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一元起诉讹人者,为世道人心立传

发稿时间:2018-09-14 16:05:00 作者:谢伟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一条标题为“小伙见义勇为扶老人反被讹,终获清白后被讹小伙要起诉老人”的新闻引发关注。9月2号,浙江金华的滕先生骑电动车经过一路口时,扶起一位骑电动车摔倒受伤的男子,结果对方报警称被滕先生撞倒。最终交警在调取事发路段监控视频后证实,两车并未发生接触,该事故为一起单方事故。

  事情本来很简单。老人摔倒,旁人扶起,道一声“谢谢”应是最大的感激。但剧情却往往不以常理来演变。边上一名路人对滕先生发出质疑“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去扶他的车?”这样的话语,堪称诛心之论。至此,摔倒老人竟然开始谋求角色的转换,从“被救者”变为“被害者”,随后老人家属就开始道德轰炸和坐地起价——和之前情节相似的好人被讹事件几乎无二。

  幸运的是,附近一家店铺的视频监控还原了事实真相,避免了“罗生门”的产生。当事故责任被认定之后,老人家属当场迅速地道歉,画风转换的速度不要太快。但滕先生面对做善事反被讹的荒唐和恶意,并没有选择一笑而过,而是起诉赔偿一元。事已至此,我们只能说——“干得漂亮!”

  “扶不扶”“帮不帮”成为拷问社会道德的难题,这是一件让所有人都无法释怀的痛点。即便“开心麻花”把这事搬上了春晚舞台,让全国人民笑中有尬,并随之展开了全民反思,但依然无法阻止现实中的魔幻产生。更让人脊梁发凉的,恐怕是那位指责滕先生的路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扶?”这样看似打抱不平的话,却让良心陷入百口莫辩的死角。在这不仅要问,从“死角”到“死结”,一道“扶不扶”的道德问题,让普罗大众纠葛多年,其中的症结,难道真就是“善心有余,钱包不足”吗?

  先别急着感叹世道“人心不古”,身边毕竟总是好人多,笔者就亲历过。单位的同事,同时也是江西鹰潭青年志愿者协会执行会长张作舟主动上前帮助摔倒老人,这事当地报纸还跟踪报道,最后全城刷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时在帮助摔倒老人之时,张作舟特意请边上朋友进行拍照——这绝不是为日后发朋友圈用的,用当事人的话说,就是“保护自己”。这种善良的尴尬,也凸显出一个大家都看见的共性问题,那就是当做好事都是技术活,都需要留有后路了,那是不是代表着某些社会制度已到了不破不立的境地了?

  这也是为什么说滕先生一元起诉讹人者是“干得漂亮”。不能总是用视频来证明人的善良,不能总是用全民大讨论来期盼“真理越辩越明”。我们都忘记,真正的最终解决方案是法律。滕先生这个案子,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如果起诉,那最终的审批结果已是可以预料。一元的赔偿金额极具象征性,它并不是在经济上让你痛彻心扉,而是要让讹人者付出更高昂的代价。尤其是在大力倡导实施公民道德培育和社会诚信建设行动的大背景之下,讹人者恐怕将因此长期背负“反面教材”的不光彩名声。那是一种更加痛彻的“伤不起”。别再哭丧着脸说“好人做到底了”,伪装弱小只是想激发善良者的同情,但为何之前却要把善良者逼入死角?这个世界永远恪守着能量守恒定律,善进一步,恶就退一步。反之,亦然。

  一元起诉讹人者,为世道人心立传。让大家以此案为标杆,让那些做好人好事的不至于畏首畏尾、三思而行;让居心不良的某些人以此为训、革面敛手。毕竟,用法治的刚性和高度来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导向,那种一锤定音,比一万句口水横飞都要来得振聋发聩。而它对社会风气的切中时弊,更是意义非凡。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往大局看,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建设,既需要法制化,更需要制度化。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诸多进步。之前,江苏已经就对“老人跌倒扶不扶”立法,预计2020年前完成。“好人法”多多益善,让人安全感陡增。此次,滕先生因为扶老人将获征信加分奖励。点点滴滴,这些都是法治化和制度化长足进步的映照。法律长出牙齿,社会张开怀抱,得到的正向循环就是未来会更好、好人会更多。对此,我们深信不疑。(谢伟锋)

责任编辑:王凤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