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让“好老师”得到更高的价值认同与职业声望

发稿时间:2018-09-12 08:07:00 作者:杨朝清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笔者想和大家分享三则体会。

  “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我曾经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小学担任支教老师。第五师小学原副校长李军豫是“军垦第一代”,退休之后爱好种植花花草草。每隔一段时间,李老师都会送一些花花草草给学校;她这样做的初衷,只是因为“学校经济上比较困难,能帮学校节省一点是一点”。李老师告诉我们:好老师既需要信仰驱动,也离不开自身的价值坚守。

  2015年7月,我和学生们来到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和乡村教师郑从本座谈交流的过程中,郑老师一句“一个人只有一颗心,一颗心只能用在一个地方”,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位40多年如一日投身乡村教育的师者,用心血点亮了侗家山寨的“庠序灯光”。郑老师告诉我们:好老师既是文明之光,也是情感之烛。

  2018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著名文艺理论家、湖北省作协原主席王先霈教授给毕业生上“毕业课”;他告诫同学们要学会去面对挫败,要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要处理好群己关系。“毕业课”的时间并不长,却赢得了在场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在网络上也引发关注与热议。王老师告诉我们:好老师既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

  透过这三位老师的故事,我们可以打捞到什么?一个优秀的老师,既要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也要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只有与时代同心同向,只有和学生们同频共振, 教师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价值,赢得尊重”。

  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让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一些老师依然能够潜心教书育人,能够回归本分、回归梦想;只不过,少数教师却对自身的职业缺乏笃定的价值认同,仅仅将其当成一个饭碗。在教育现代化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教师依然在陈词滥调里打转,依然在改革创新中踟蹰不前,在批评质疑中自弹自唱、孤芳自赏,不可避免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声望。一些老师为了利益变现,也上演了一些失范行为,甚至进入违法犯罪的危险地带。

  法国哲学家福柯有句名言,“一个人最重要的作品,就是他自己”。在身份社会逐渐向专业社会过渡的今天,教师的社会声望越来越少地来源于身份标签,越来越多地来源于自身的角色扮演。一个老师怎么样,学生们心中有杆秤; 一个教师有没有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学生们最有发言权。

  一个旨在让“劳动更有价值,让劳动者更有尊严”的社会,也应该努力改善老师们的生存生态,让他们“生活上多一些保障,心灵上一些温暖”,让他们过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毕竟,老师们并不是孤独的鲁滨逊,他们也被嵌入到形形色色的社会网络之中;和其他劳动者一样,老师们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只有消除老师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轻装上阵”,教育才会更有品质、更有情怀。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流动的渠道,承载着许多家庭“知识改变命运”的期待。当教育这盏希望之灯更加明亮,这个社会才会更有生机与活力;当“好老师”越来越多,全面建设教育强国才会更有社会基础。(杨朝清)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