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要“知己”

发稿时间:2018-08-22 10:07:00 作者:付彪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系列高端沙龙之“壁垒与对话: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在北京船山书院举行,成中英、洪汉鼎、阿克曼、沈清松等中外专家学者在跨文明对话的语境下,探讨中国文化打破壁垒实现真正走出去需要“知己”和“知彼”。(8月21日 《北京晨报》)

  文化“走出去”,就是通过对外文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贸易等途径,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成效显著,但还存在不少障碍。这里面既有对中国文化自信的问题,也有对文化内容诠释的问题,还有传播方式的问题。正如不少专家学者坦言,中华文化走出去,首先要解决自己的问题。

  让中国文化“走出去”,需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底气。文化是一个丰富、复杂和多元的体系,包含诸多价值内涵和文化底气。最根本的是,要向世界彰显民族独特的优秀文化传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也应看到,并非所有的民族文化都是优秀的,都是值得“走出去”的。比如,“对西方来说,我们要跳出汉学时代的轨迹,从一个后汉学时代建立一个新哲学的自我认识。”要认真发掘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以批判性的总结、创造性的转化,使其活泼的生命力“日新又日新”,才能成为“世界的”,为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借鉴。

  让中国文化“走出去”,需突出中华文化核心内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要有明确的内容指向,并且不断进行内容更新。佛、儒、道等东方哲学的确能帮助西方哲学看到他们的不足,这种交流固然有很高的传播价值,但“文化的传播不在于是不是传统,而在于其是否能给今天的社会问题提供一些思考和解决方案。”我们应当要克服“重传统、轻当代”倾向,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同时,也要重视当代中华文化的传播,让世界真切地看到当代中国的精神面貌,看到当代中国创新精神的价值。

  让中国文化“走出去”,需着力提高文化诠释的能力。文化与语言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学会“以己心推之,讲别人能听懂的话”,即如何用对方的语境来诠释我们的中国文化。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有益经验,如利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举办高水平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借助国外著名的电影节、电视节、艺术节、书展、博览会等,积极推介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具体传播过程中,还应采用多元化、多渠道的传播方式,不仅重视传统的人际传播,更要注重利用好现代化的数字手段,发挥网络和新媒体的作用,广开传播渠道。(付彪)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