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不疾不徐,看大国工匠怎样“炼成”

发稿时间:2018-08-01 10:50:00 作者:张朦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很多年前,中国有位女作家写了一句传至今日的名言:“出名要趁早啊!”很多年后,中国又有一位女作家写了一本书叫《孩子,你慢慢来》。于是,究竟要“快点功成名就,赢在起跑线上”,还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成了当今时代里激烈的价值观碰撞。

  近日,《新华网》上一篇题为《郭晋龙: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的铁路工人》的人物报道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从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电工到近花甲之年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铁路焊轨工人。这个系列的最高奖项曾授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诺奖获得者屠呦呦、数学家吴文俊等,奖项分量可见一斑。老歌唱道“咱们工人有力量”,其实我们铁路工人不光有力量有韧劲有毅力,更有头脑有知识有技能。只是,工匠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绝非速成班。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郭晋龙,因为种种原因在读完三年小学和一年初中之后,便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人。就这样,郭晋龙开始了他数十年的自学之路:铁轨不会记得“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经历了多少次变红又变暗的焊接点,铁锤不会相问“中频逆变直流钢轨焊接机”如何从零开始构建理论组装设备。不断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如此持之以恒三十余年,才有了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加身的老郭。

  “好工人就应该像淬火轨,耐磨,坚硬。”漫长铁轨的每一处焊缝,从以往的“咔嗒”声到现在的过如“漂移”,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精益求精、专注坚守、甘于平凡的工匠精神。在高铁轨道生产方面,热处理技术和焊接技术是关键,郭晋龙经过不断观察和长期琢磨后发明的“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正是对热处理技术中国化的突破。中国高铁之所以能够弯道超车、后来居上,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可以说离不开老郭这样优秀的铁路工匠。

  “工匠就是要传承技艺,如果什么都要留一手,那只是小艺人。”大家都觉得已经退休的郭晋龙,获得了这么多专利大奖又有国务院津贴,应该回家享福,可是他又被返聘,开始学英语、用微信、坚持发挥余热。如果说他年轻时心无旁骛、扎根技术的钻研业务是在做一颗优秀螺丝钉的话,那么现在的他就是那个希望拧好更多螺丝钉的人。用经验打破创新的壁垒,把精湛的操作技术、老道的工匠思路、敏锐的职业嗅觉,高效跨代传承下去,为“中国智造”走向“中国创造”培养更多优秀的工匠人才。

  自古以来,术业有专攻,不管是解牛的庖丁还是卖油的老翁,都是经过时间的洗刷、岁月的磨砺,把小事做到了极致、将平凡升华为不凡。当我们为自己过于普通的岗位黯然时,当我们为略有压力的生活焦虑时,不妨看看铁路工匠脚踏实地的成长之路,我想我们就更要不徐不疾地走好精业之路,更要勇当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排头兵,更要不断砥砺磨练,把大国工匠当作自己的奋斗榜样!(张朦)

责任编辑:杨丽 实习编辑 胡帅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