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别让高考志愿填报“恶作剧”毁了前途

发稿时间:2018-07-09 11:19:00 作者:陶玉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段时间,各省高考志愿网上填报工作正在陆续进行即将接近尾声。然而,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高考考生廖某在网上填报志愿时却发现,自己的高考志愿已在系统中被他人填报了,并且系统锁定不能再进行修改,廖某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高考志愿遭恶意填报的受害人还不止廖某一个,他的同学李某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7月5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通过调查,警方认为李某和廖某的室友朱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目前,案件侦破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同时在警方和区教育部门提供相关证明下,遭恶意填报志愿的学生已到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尝试新的志愿填报。原来,廖某、李某两人曾因朱某两次复读的经历开过他的玩笑,所以朱某某就想通过“恶作剧”造成两人无法录取的方式,给他们一点教训。

  殊不知,“恶作剧”虽然好玩,教训可能很大。高考志愿填报被称为“第二次高考”,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填报志愿共有三次机会,当“填报机会”被他人恶意利用时,就会导致考生与“填报机会”失之交臂,稍不注意,将会毁掉大好前途。

  诚然,在发现高考志愿被人“恶作剧”后可以报警,用法律手段处理。然而,任何事物都有规矩、方圆,若警方的介入仍不能改变“已经三次填报”的事实,那么遭遇“恶意填报”的考生就只能自认倒霉。这样对于考生来说,就有失公平性了。

  早在2015年,河南周口市考生杨某收到手机短信,提示其高考志愿已修改并保存成功。该考生登录志愿填报系统后发现:原填报的志愿信息均被删除,并且报提前批次录取的军事院校志愿被改为一所二本院校,“国家专项计划”也被填报并修改一次;在2016年,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通报认定青岛考生常某被他人恶意篡改高考志愿并造成落榜。

  纵观现实,不难发现高考志愿被他人恶意篡改、恶意填报,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其原因主要有几个:违法成本太低;防篡改程序存在风险和漏洞;公民法律意识欠缺、考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

  要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一方面,需要加强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弥补监管部门的网络漏洞,在“志愿被恶意篡改”后给予一定的“人性化”制度,毕竟这不是考生本人的意愿,还需酌情处理;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志愿填报系统和考生个人的防范水平,同时也要加强普法宣传,提高违法成本,让该类违法行为不再被视为“恶作剧”。相关部门还需发声,针对“高考志愿遭恶意填报”类似事件,保障考生志愿填报安全,没有人想因为高考志愿填报“恶作剧”而毁了自己大好前途。(陶玉)

责任编辑:王秀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