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写字楼没食堂”员工就餐关乎权利与尊严

发稿时间:2018-06-26 11:1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北京市政协委员王连洁调研发现,如今,商业楼宇已成为众多企业的集中办公区。一些楼宇因为缺少食堂,员工不得不外出就餐或叫外卖,存在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等方面隐患。对此王连洁建议,征集品牌连锁企业承担员工食堂的运营,按照“阳光餐饮”工程建设的标准,对场地建设和日常经营进行监管。(6月25日《北京晨报》)

  城市集聚着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吸引着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在城市打拼与奋斗。高大的建筑、穿梭的车流与拥挤的人群,既见证了一个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也让每一个个体显得有些渺小和微不足道。在体面、光鲜的商业楼宇的背后,一些员工的就餐问题进入一个被忽略、被漠视的边缘地带。

  这是一种尴尬的现实,这也是一种纠结的处境。食堂的缺失,让许多员工不得不进行无奈的“自我救赎”;外出就餐或者叫外卖不仅增加了就餐成本,还存在着食品安全与交通安全上的风险。“凑合吃”不仅意味着员工正当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还意味着他们承受着精神上的痛苦。

  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老百姓一些重要的价值观都和“吃”有关;吃得如何,不仅是一种口腹之欲的满足,也关系到一个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员工想吃得更加安全、更有品质,并非什么过分的利益诉求;只不过,这种正当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足够尊重与回应。员工在哪儿吃、吃什么、吃得怎样并非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是直接关系到普通劳动者的权利与尊严。

  不论是食堂的匮乏让员工难以吃好,还是缺乏午睡条件让员工沦为“桌趴族”,抑或员工“请假难”让休假成为“纸上的权利”,在工具理性的浸润下,一些企业往往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只不过,利益最大化的背后,通常隐伏着劳动者权益的损伤。一些企业傲慢地认为,员工的吃住问题与休息问题与自己没有关系;这种错乱的价值观念,理应得到纠偏。

  明明想“讲究吃”,却只能退化为“将就吃”;员工的无奈与艰辛,亟需“制度补血”。对于不少企业而言,写字楼配建食堂存在着现实困难;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可以以此为借口自说自话,忽视员工的就餐问题。让公共部门与企业在良性互动中分担责任,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员工“吃饭难”;许多时候企业缺的不是办法,而是对员工的关心与体谅。

  “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一个城市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许多默默无闻的螺丝钉。解决“写字楼没食堂”这一难题,离不开发展观念的转变、价值排序的重塑与人文关怀的提振。只有真正懂得尊重和敬畏平凡的普通人,一个社会才会更有希望与温度。让员工吃好,或许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难。(杨朝清)

责任编辑:王秀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