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劳动者发表言论须有边界意识

发稿时间:2018-05-09 10:04:00 作者:杨玉龙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7年5月17日,北京市某教育科技公司以员工马某泄露公司信息、给公司造成恶劣影响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关系。马某不服公司决定,向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公司向其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13.5万元。由于该员工并未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公司此举被认定违法。(5月8日《劳动午报》)

  上述案例,尽管认定涉事公司违法,但是劳动者因言论惹是非也值得后来者警醒。诚如此案仲裁员提示:劳动者发表言论应遵循必要尺度。的确,在发表言论便捷的当下,身为单位的一员,在一定场合下,其言行就不单单是自身行为,更代表着一个单位的形象,而且,若无边界的“发表”涉及用人单位的信息,也可能会累及单位集体利益。

  类似案例并非首发。比如,去年媒体报道的一则案例,某快递公司要推出一项新业务,有员工认为这加强了自己的劳动强度却没有涨工资,在微信群里便多次发表煽动员工组织闹事的言语。最终,法院认为,公司与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并无不当,无需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由此可见,劳动者发表言论也应增强边界意识。

  按照劳动法第25条第二款和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发表的言论,一旦碰触法律底线,或者碰触到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底线,终难逃相应的制裁。可以说,良好的言行,不仅体现着劳动者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更彰显着一个人的法律素养。

  不过,对于劳动者的言论应两面看。从用人单位角度而言,一方面应做好“言路畅通”工作,而这也是规避不实言论与负面言论满天飞的有力举措;另一方面也应该重视对员工法律意识的培养,引导员工通过合法合理的发声渠道表情达意;再者,对于员工出现的言论应立足于早重视、早介入、早处理,避免问题扩大化、困难化。

  从劳动者角度而言,在发表言论便捷且多元化的当下,一则应管好自己的言行,尤其是涉及到单位利益的,应慎之又慎,因为即便自己的一些无心之过,也有可能给单位造成恶劣影响与巨大损失;二则要善于通过合法恰当的渠道伸张自己的权力,或者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切莫因为鲁莽任性突破法律边界,而给自己维权设置障碍。

  根本上而言,劳动者发表言论须遵循一定的边界,一个是职业道德边界,一个是法律边界。总之,构建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既离不开用人单位的依法诚信用工,更离不开员工的依法从业与良好的职业操守。劳动者发表言论,看似是个人的一己行为,其背后却涉关法律与职业道德,乃至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多层面,对此不能大意对待。(杨玉龙)

责任编辑:王秀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