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文来文往”也是一种“作风病”

发稿时间:2018-04-04 10:42:00 作者:安之若素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上午刚接到通知,下午下班前就要反馈情况。每天类似通知一个接一个,时间紧、任务急、人手少,让人身心俱疲。”近日看望一位在乡镇工作的同学,发现桌上各种文件夹里密密麻麻套着很多小文件夹,一问才知都是需要尽快上报的各种材料。(4月3日 人民网)

  文件,在党政机关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既保证权力规范运转,也能让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然而,将政策兑现、工作落实一味等同于“发文件”,沦为“纸上功夫”,不免背离初衷。对于基层而言更苦不堪言,难以产生高效的执行力,“落实”变“应付”,催生以“阅读文件”为中心,以“上交材料”为终点的尴尬模式。

  “文来文往”实则也是一种“作风病”,是形式主义的外在表现,最终会减弱群众获得感。一方面,有的部门发文不切实际,“拿来主义”盛行,将上级文件全盘照抄,改了时间、抬头、落款单位,大摇大摆“批发上市”,到了基层实则“水土不服”,操作难度大,执行大打折扣,最终反馈数据“统计+估计”,或者“规定动作”敷衍了事。另一方面,有的部门文件止步“一发了之”,执行好坏,全凭基层“报送材料”,各种周报表、月报表和经验做法,成为考核的“必选项”,导致基层挖空心思“包装”汇报总结。

  正如网友吐槽,政策兑现、工作落实一旦异化成“发文件”,表面是为图省事,实则是“走过场”,值得反思。对于基层而言,人手有限,缺乏精力保障,只能用最短的时间过滤文件内容,用文字的总结来执行文件精神,这种打折的落实意义有多大?而避免“文来文往”的“作风病”衍生,切实为基层“减负”,在笔者看来,不妨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相同工作的文件尽量“合并同类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发送,让基层疲于应付。二是对上级文件勿陷入“复制粘贴”,脱离乡镇实际情况,导致基层执行“问题不断”。三是工作部署不能过于强调“一竿子插到底”“一根标尺看好坏”,应给予基层合理调整、灵活处置的空间。四是打破“唯上式考核”,切忌群众满意度让位于“粉饰材料”,给基层干部多些精力干实事。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集中点,是检验成果的最终点,是宗旨履行的落脚点,需要花更多时间思考服务群众的方略,落实为民服务的举措,切不能本末倒置成了“文件回收站”,挖空心思一门“编材料”。最后,希望“文来文往”折射出的形式主义“作风病”能有效遏制,少些不必要的“纸上谈兵”,给基层干部多些时间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升群众获得感。(安之若素)

责任编辑:王秀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