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用火眼金睛甄别真假慈善,还原慈善“本味”

发稿时间:2016-08-28 17:38:00 作者:唐还真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自8月25日起至8月31日就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拟为各类慈善组织年度慈善活动支出设置“及格线”,明确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年度慈善活动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总收入的70%。(2016年8月26日,人民网)

  前段时间,民政部公示了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遴选结果,包括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公益”网络募捐平台在内的13家入围。此次又再一次明确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年度慈善活动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总收入的70%。可见对于慈善活动的管理是越来越规范,值得肯定。

  近年来,真假慈善一直困扰着广大爱心人士,一系列的骗捐、诈捐事件更是让爱心人士伤透了心,那些以善良为名的“无良”策划更让慈善蒙上了阴影。如纯属编造的“为救小孩被恶犬咬伤”事件,如“深圳最美女孩”的炒作事假,又如策划炒作的湖北“母亲跪行救女”事件等等。这些事例无一不在透支民众的爱心,其社会影响是恶劣的,因为它欺骗了人们的爱心,伤害了整个社会的慈善因子,也许今后当人们再看到类似的真事情时,就不再会马上慷慨解囊,会怀疑其真伪,甚至产生厌恶感。如此一来,最受伤害的是那些真正遭遇灾难需要救助的人。就像“扶与不扶”之争,本来“扶”是必然的,却因为少数自己摔倒却反诬救助者的老人而变得不敢扶,这是社会的悲哀啊!

  正如前些年的“郭美美”事件一样,因其自我炒作的缘由,与红十字会扯上了关系,虽然之后证实了与红十字会并无关系,但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可谓不大,严重损害了红十字会的形象。时至今日,仍有公民对红十字会的慈善募捐反感、抵触、不信任。甚至出现塔西陀效应——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慈善本是一件好事,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却被部分不怀好意的人利用,玩弄公众善意,让这个本身就比较脆弱的社会信用体系陷入了“沼泽”。再加上一些媒体的放大和宣传,更加增大了人们彼此之间的不信任。为此,加大对慈善事业的管理规范,用法律制度的“火眼金睛”,甄别真假慈善,让其回归“本味”,构建一个合法的平台,势在必行。毕竟,慈善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组织的事情,它应成为全社会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该让它绽放出“真善美”的光彩。(唐还真)

责任编辑:武亚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