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流俗的纪念与被误读的海子

发稿时间:2016-03-26 10:5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7年的今天,诗人海子用卧轨的方式在北京山海关结束了自己25岁的生命。人生历程短暂的海子,却用近200万的文字引领诗歌进入了新的时代辉煌。其死后的每一年,人们都乐于用不同的形式在今天对他进行纪念,比如举办诗歌朗诵会、出版他的相关诗集。(央广新闻、新华网3月25日)

  每年春天的这个时候,海子似乎都会成为诗歌的一个符号被复活、被解读。那名目繁多的纪念活动,在给我们呈现一个高大海子形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以其碎片化的表现方式将这一形象进行了肢解。于是,在诸多的纪念活动里,我们要么看到的是一个被修饰的海子,要么看到的是一个“零碎”而不完整的海子。

  文艺范的表现形式,看起来像是在对一个故去的诗人进行别样的纪念,但其泛滥而又不克制的自身秉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将这样的纪念活动带向了流俗的深渊。此番背景下,与其说我们是在怀念一个诗人,倒不如说是在以纪念的名义对他进行赤裸裸的消费。

  在被按下快进键的当下社会,很多人纪念海子,其实并非是醉心于他的诗,更大程度上,他们是想通过这样的切入,表达自己对诗歌以及诗歌里描述的诗意生活进行一场现实的怀念。在诗歌越来越被边缘化的逼仄现实里,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原罪,但凡事过犹不及,当所有的纪念都在指向对诗歌的祭奠、对现实生活的另类抗诉时,海子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载体,他可以被其他诗人所代替,从这个角度讲,海子自身的形象其实是被抽空的,他可以可无的“躺”在那里接受着人们的祭奠,但这样的祭奠却是另有所指。

  与流俗的纪念交相辉映的,是人们对海子诗歌的过分误读。仅以那首被奉为经典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为例,很多人都觉得它有着心灵鸡汤式的乐观特点,其一度甚至被印在了房地产的广告里、刻在了旅行社的宣传名片上。但只要对海子的性格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稍有了解的人可能都会发现,这首创作于其卧轨前的诗,其实是充斥着无尽的绝望和悲伤的。诗歌里出现的诸如“喂马、劈柴、房子、和亲人通话”这些意象,于普通人来说或许都唾手可得,但在他那里,却成了一种不可能,需要用“明天”这一模糊化的意象去实现,作品中早已透露出来一股浓郁的悲伤氛围,但现实中的我们却在无知无畏的情况下对这首诗进行反向解读,这强烈的反讽,何尝不是我们对海子诗歌的最大误读。

  另外的误读还体现在对海子本人的过度崇拜上。很多人觉得他是一个天才,其决绝的赴死行为更一度被理解成是在为诗歌献祭,而至于海子性格上的缺陷,他个体精神上所存在的问题,却鲜有人去关注。于是,一个高大的符号以及一个被神圣化的海子形象在我们身边树立起来,而那个真实的海子,那个郁郁寡欢的海子,却被无情地遮蔽了。

  纪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延续和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我们每年对海子的纪念都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如果所有的活动都指向滥俗的形式,那么,这样的纪念不但没有任何意义,反倒会加大人们对海子的更大误解,这无论于何方,都不啻为一种伤害。(张剑)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