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中青网评 >> 正文

中青网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让“为人民司法”见于细微

发稿时间:2024-03-09 17:05:00 作者:谢伟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回望已经过去的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每一起民生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每一年的全国两会,最高法报告都要被代表认真审议,受公众热烈讨论,见证了法律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对于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寻求和诉求,也在最高法报告里找到答案。

  大国治理,机杼万端,唯法为治。对于亿万国人而言,“为人民司法”这句话并不限于白纸黑字的条例里,更多见于具体事务的生动认知,体现在“用心办好百姓身边案”之中。审视被写入今年最高法报告的内容,就符合这样的期盼。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老年人群体合法权益是能动司法的重要落脚之一。最高法报告就着重指出“关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并予以了细致化的阐述。譬如,报告谈到我国超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在他们的工伤认定、社保缴纳等方面存在堵点,每年约5万件此类劳动争议诉至法院。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发出5号司法建议,协同相关部门加强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引导和保障“老有所为”,助推劳动力市场规范有序发展。为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让“关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掷地有声——对于司法工作而言,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关怀、一份行动。

  苟日新、日日新,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会催生新兴事物的产生,对其不断加强司法保障,这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外卖员、快递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引发不少社会关注。去年审结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14.2万件,最高法报告强调要“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根据实际用工,判断外卖小哥等与平台企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破除规避用工责任的“障眼法”;把“付出实质性劳动”和“明显占用时间”作为线上“隐形加班”的认定标准,让在线工作有收益,离线休息有保障。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断增多,维护好他们的权益有利于促进灵活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和群众收入。司法工作做到“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紧紧抓住人民关心的现实切身利益问题,让发展更有温度,也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最高法报告,让“为人民司法”见于细微。有力支持依法维权,加大拖欠薪资案件审判执行力度,帮助农民工追回21.8亿元“辛苦钱”;依法审理“宠物伤人”案件,明确饲养宠物是个人权利、管住管好是法定义务;以制销不合格农药的案例审判给出昭示:坑农害农、国法不容……用心办好百姓身边案,以能动司法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最高法报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期待,也让公众获得了“如何判断”“怎么去做”的方法论。让法律飞入寻常百姓家,最高法报告更好地让法治精神在人民群众心中落地生根,也让每个人对“司法为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谢伟锋)

责任编辑:张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