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中青网评 >> 正文

中青网评:知识付费不等于坐地起价

发稿时间:2022-04-19 15:52:00 作者:邓海建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天下苦知网久矣”的吐槽梗,最近又多了一个重量级的“苦主”:近日,一则“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在网络引发热议。

  根据相关通告,“2021年,中科院集团CNKI数据库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级别,该数据库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2022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就费用、订购模式展开积极讨论,但在多轮艰苦谈判后,CNKI数据库依然坚持接近千万的续订费用,其给出的集团组团方案在成员数量、单家价格方面条件相当苛刻。”然而,当事另一方中国知网4月18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称该消息“不属实”。

  属实还是不属实,不是什么世纪难题——看看知网给中科院的报价单、再看看数据接入服务是否暂停,基本上就能厘清出事件大概的脉络。真正的问题是:中科院并不是第一所疑似因高昂费用问题宣布暂停使用中国知网的学术研究机构。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金陵科技学院、集美大学等多家高校都曾前赴后继地公开表示过对知网的涨价行为“不堪重负”。这些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都“用不起”,遑论更不富裕的其他学术单位呢?

  用不起就不要用,这是纯粹的市场逻辑。但问题是,知网是个市场进化的自然竞争产物吗?逻辑上说,知网的简称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本身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英文缩写。事实上,它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仰仗的也是国家级、基础性、全局性的公益定位。不然,若是纯粹意义上的商业网站,博士学位论文也好、核心学术期刊也罢,乃至更为海量的学术用户,何以朝圣般蜂拥到一家网站上去?遗憾的是,商业逐利的背景下必然带来一个很分裂的拷问:知网究竟做的是学术生意还是从事着学术事业?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学术研究当然是要有资源工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知网”这样的数据库是学术刚需。解决这个刚需,理论上说显然不能仅仅依赖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换个更直白的说法——如果知网在做学术生意的同时不能解决好学术事业问题,相关部门显然应该在“用得起的知网”上下更多功夫。

  去年,媒体报道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针对“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100余篇论文”的侵权纠纷案全部胜诉,赵德馨教授累计获赔70多万元。与此同时,他的文章也被知网同步下架。那么我们起码有两个推论:第一,只要改变“我的论文你发财”的霸总模式,大多论文作者估计都会愿意捐出少量使用收益来众筹一个开放共享的“学术资源门户”。第二,比如各类学术机构、图书馆和学校,本身不是生产部门,花的还是纳税人的钱。既然它们高价为知网的“年费”而埋单,那还不如直接运营一个共享开放的知识平台,还省却了无数“二传手”的掮客成本。成本更省、获益更多,何乐不为?

  一个学术网站,本身无可原罪。不过,既然是事关国家学术科研全局、又既然事关学术研究者切身利益,起码不能掉进钱眼里而不能自拔。知识付费不等于坐地起价。知网的问题,迟早是要画上句号的。一切悬疑释然之后,恐怕更加清晰了最初的共识:平衡好商业与公益的关系,才是学术数据平台的长远之路。(邓海建)

责任编辑:乔佳新 见习编辑:张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