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能不能使青少年成长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五年来,相关部门以法律为利剑,劈向顽疾,斩下“毒瘤”;平台亦担起社会责任,自查自改,进一步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显示,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8%。青少年“数字原住民”的特征愈发明显。在网络空间中,青少年犹如一张白纸,网络给他们呈现什么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认知。正因如此,网信部门将执法“常规动作”与阶段性开展的专项行动的“自选动作”形成“组合”,一系列互联网治理活动为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培育注入了网络正能量。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因此与青少年成长相关的事都是大事。打造网络清朗空间,靠法律,还要靠责任。近几年,不少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一旦开启“青少年模式”后,短视频App会自动跳转到青少年专属内容池,向青少年推送适合其年龄阶段的内容,包括精选课程、音乐、书法、绘画、手工、美育等教育类益智性内容,以及展示祖国大好河山、风土人情、生产劳动、感人故事、传统文化等寓教于乐的精品内容。在“玩”中学习,也是在学习中“玩”,有乐享、有学习,才是青少年打开网络的正确方式。
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并不是要将他们封闭起来,拒之于网络门外。保护的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堵住漏洞、清洁土壤;另一方面要增加社会关爱,加强优秀文化产品供给,让青少年自觉远离文化糟粕,实现健康成长。五年来,各地网络文明宣传进校园,依托网络文化季活动,开展“指尖上的成长礼”“争当网络安全小英雄”“我为文明上网代言”等一些有特色的活动,良性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
为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让网络生态更加健康,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筑牢网络安全与文明的后盾,为青少年关上“潘多拉的魔盒”,打开更多“智慧宝库”,让网络发展红利为青少年梦想起飞插上有力的翅膀。相信,下一个五年,我们定能看到更多“小苗成树树成林”。(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