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青年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正逐步承担起国家发展的重担,被寄予了无限希望。青年担起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并不晦涩难懂,也绝非曲高和寡,相反,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正能量。文化重在一个“化”字,润物细无声。前几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广受各界欢迎,可谓是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产生影响的典范,激发了年轻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
我们今天谈传统文化,不是以过去为导向、一味复古,而是以未来为方向,在对传统文化的再解释中,寻找面向未来的新的普遍性价值。苏州绣娘邹英姿,把母亲纳鞋底的针法应用到刺绣上,绣制出了另一种视觉效果,开创了“邹氏滴滴绣”针法,成为首个刺绣针法国家发明专利。一味固守,千篇一律,只会让文化丧失活力。我们应当善于推陈出新,呼吸现代社会新鲜的“氧气”,让传统文化舒枝展叶,绽放新芽。
理解文化,就需要理解其水有源、其流有势、其去有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赓续文化的基因。上海长宁区80后女生,从10岁起接触面塑艺术,主动拜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为师。大学毕业后,辞去了工作,自费设立了“书嘉手艺中心”,专门在民间培养面塑小传人,年龄最小的才四岁。文化传承,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出成效,有时还得甘于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这也是青年一代要扛起的使命担当,要传好的精神财富。
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感,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承的同时又有创新,正在成为当下许多年轻人努力的方向。在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开幕现场,扬剧《百岁挂帅》赢得满堂喝彩。清一色的年轻演员,活力四射,个个精神抖擞。演唱声情并茂、念白感情真挚、武打干净利落,吸引无数观众。在戏曲领域“开疆拓土”,靠的是戏曲本身的精彩,以及青年演员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将守正创新与提升品质并重,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传承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每个青年都可以有自己的方式。古风音乐获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中国华服日”吸引众多青年身穿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区别于以往对于传统文化的单纯保护和记录,如今的年轻人选择不让优秀传统文化停留在书本上、尘封在博物馆展柜里,而是通过自身对文化精神进行参悟和再加工,创造出更适应当下受众的文化产品。特别是近几年,在丰富多样的中国节中,许多网民利用互联网大胆创新,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浓厚多彩的节日氛围,让广大青年感受节日文化,让传统文化精神获得长久生命力。
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担当新时代青年使命,助力文化软实力提升,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就一定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阔步前行。(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