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中青网评:今天,我们仍要“雄赳赳气昂昂”的精气神

发稿时间:2020-09-03 17:10:00 作者:谢伟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以历史为纵轴,以世界为横轴,就知所从来,更能思所将往。

  70年前,面对延烧至新中国国境线上的战火,新中国的领导人做出了出兵援朝的艰难抉择。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历经两年多的浴血奋战,这支年轻的英雄队伍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将世界头号强国击退500公里,打出了几百公里的安全缓冲区和战略纵深,捍卫了中国东北乃至华北的安全,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局面,实现了出兵的战略目的。

  70年岁月峥嵘,当我们再次拨开历史的烟云,回望抗美援朝那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至今重温起来,仍觉风雷激荡。松骨峰、长津湖、清川江、上甘岭……异国他乡的山川河谷之所以如此让我们耳熟能详,是因为在那些土地之上,英雄们用热血与身躯,让拥有原子弹的世界头号强国停下了不可一世的脚步。前方是战场,背后是祖国。年轻的志愿军战士最终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更打出了扬眉吐气的国威。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总是要有一股子精气神。从那场战争赓续而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已是我们民族精神宝库里的“重要一支”。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概括抗美援朝精神: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在战斗与牺牲中锤炼出来的精神。它比金石还要坚硬,比枪炮更加铿锵。

  立常青基业,成不朽之功。历史最终证明影响这一场战争成败的,不是军队装备博弈或国家工业体系支撑,而是一个个人的精神力量。无数的年轻志愿者战士,他们或是倒在冰封的雪原上,或者与前线焦土化为一体——毛岸英28岁,杨根思28岁,邱少云26岁,罗盛教21岁,黄继光21岁……英雄不问出处,在“这是伟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的歌声中,我们看到一次次英勇无畏的冲锋,一柱柱震天撼地的炮火,更看到一卷卷保家卫国的史诗。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抗美援朝战场上极端的艰苦和困难,让“最可爱的人”这几个字成为传承至今的时代烙印。年轻的志愿军战士用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书写一个民族的精神史。

  今天,同样年轻的新时代青年们,你们不用在饥饿中冲锋,也无需舍身堵枪眼,但也有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更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当代中国青年不但是现在的生力军,更是未来的主力军。历史规律只能遵守,不可违背。因此,在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的今天,我们仍要“雄赳赳气昂昂”的精气神,去跨过“鸭绿江”,去夺取“新胜利”。(谢伟锋)

责任编辑:朱浩天 见习编辑:陈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