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来我撤、水退人进”。我国是一个水系丰富、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在长期与洪涝灾害的博弈过程中,除了要顺应自然规律之外,更要掌握方法和总结经验。如果说防汛救灾是一项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那么灾后重建同样是任重道远的民生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议题之一,就是部署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支持受灾地区恢复生产保障民生。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今年我国雨情汛情多年罕见,长江、淮河等流域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受灾范围广,经济损失大,是历史上较严重的一年。尤其是进入到八月份以来,台风活动已进入活跃期,“多线作战”的紧迫性,要求各地各部门既要吃住劲,更要兜住底。随着一些地方灾后重建工作的启动,很多实际困难都摆在面前。包括组织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重建经费的调拨与筹集、加强灾区防疫、进行心理疏导以及政策引导等等。在纷繁复杂之中的工作缓解受灾群众眉睫之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央财政对受灾较重省份倒塌和严重损坏民房,在现行每户2万元补助标准基础上,每户再增补5000元”,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提高中央财政对受灾较重省份倒塌和严重损坏民房补助标准。“安得广厦千万间”是灾区人民对于安全感获得的首要诉求,要把灾后重建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就需要提高资金对接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江西就抓紧启动倒房重建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核准因灾倒损民房情况,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倒房重建工作;安徽无为对各镇上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因灾受损房屋逐户进行现场核查、鉴定,逐村逐户鉴定危房等级,建立完善信息台账。科学开展灾害损失评估不能没有入村入户的“点滴之功”,唯有摸清了底,接下来的相关工作才能水到渠成。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赢。”灾后重建不只是重建基础设施,还包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指出,要“支持修复灾毁农田和大棚、圈舍等设施农业,做好种子等供应,抓紧改种补种,保证秋粮再获好收成”,以及“抓紧推进水毁工程建设”“积极谋划推进关系长远的重大水利工程”。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既是解决当务之急,也是着眼长远大计。对受灾地区的农业生产进行恢复,让受灾群众生活重回之前轨道,最大程度避免“因灾返贫”的产生。而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着眼,将进一步筑牢防汛减灾的坚实堤坝,“水来土掩”的现实维度也将更加清晰可见。两手把“眼前”和“长远”的目标都抓起来,不顾此失彼、要首尾兼顾,就能在灾后重建的工作中牵住“牛鼻子”。
灾后重建也是一场要打赢的硬战。从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举措制定,到地方的统筹调度,再到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深层次的推动力来自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理念。把政治任务变成切实行动,探索出一条恢复重建新路子,我们也就能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主动性。(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