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7日,李克强总理在贵州铜仁、贵阳考察。考察期间,李克强与乡亲们围坐在一起谈脱贫打算。他说,近几年通过各方面艰苦努力,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今年虽受疫情和洪涝灾害等影响,但困难再大也要啃下脱贫的“硬骨头”,坚决防止因疫因灾返贫,实现现行标准下全面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越往后越难。今年年初我们遭遇疫情影响,当前南方多地又遇洪涝灾害,脱贫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
因地处西南高原山地,贵州石多田少,山高路难,自古就民生艰难,存在不少国家级贫困县。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全省贫困人口从923万减少到2019年末的30.83万,贫困发生率从26.8%减少到0.85%,年均减贫超过127万人。贵州这个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在艰难的条件下为何能取得好成绩,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本”?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都在琢磨“事”。这就少了花招多了实招,少了虚劲多了实干,脱贫攻坚困难再大,都挡不住扎实干事的人。
贵州为什么能?能在有惊人的毅力。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以愚公移山的坚韧意志,花了36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天渠”,让乡亲喝上了干净水,吃上了白米饭。贵州为什么能?能在有无私的奉献。六盘水岩博村女支书余留芬,带领乡亲发展多种产业经营,让大伙一起过上了好日子……“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贵州已经不是口号,也不是标语,而是实实在在的共识与行动。
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但再硬的骨头也怕“铁齿铜牙”,就看这“铁齿铜牙”怎么长。比如,有了特色种植产业,云南昭通脱贫攻坚有了“金钥匙”;宁夏实施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链条改造,探索“互联网+人饮”管理新模式,使“智慧水”成为脱贫攻坚的“动力源”;甘肃武威上庄村,杂乱不堪的村庄如今是农民的“幸福院”……用力拼、奋力干,贫困地区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夯实基础之根,发挥当地原生资源优势,发展农村休闲旅游、民俗旅游、民间传统艺术等,这些都能筑起脱贫致富的道路。
眼下,第一要紧的事就是做好贫困地区的防洪救灾工作,不能让贫困群众“风餐露宿”,早日把洪水冲毁的家园建好。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没有任何退路与弹性。脱贫攻坚战目前已经进入全力冲刺阶段,既要加大力度消除存量贫困,也要千方百计防止出现增量贫困,就得目标不动摇,标准不改变,盯住稳定增收这个关键指标;针对剩余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较多的情况,持续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兜底,该兜的兜、该保的保,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巩固好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交卷,让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
决战脱贫攻坚,使命在肩。尽锐出战啃下脱贫的“硬骨头”,我们就一定能高质量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