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大胆探索,也在发展进程中鼓励机制创新,国家高新区素来都是“敢为天下先”的破局者和建设者。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如何推动国家高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当好“尖兵”,是一个具有问题指向性的宏观命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议题之一,就是部署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择平处生,向宽处行。”科技创新从来都是自带强烈的光环,它不仅聚拢了“生态圈”,更拉伸了“产业链”,是拓宽高质量发展空间的重要“工具箱”。然而,如何让科技创新的“活性”发挥到最大化,需要大手笔的布局。此次会议就指出,国家高新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示范引领更大力度改革开放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双创”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国家高新区建设的“一子落”,激发高质量发展棋局的“全盘活”,逻辑之间的衔接,有着它对科技创新与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
以点带面,国家高新区为高质量发展助力,这亦是“国家级牌子”所设立的初心。如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南昌高新区,就高标准建设了昌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南昌国家大学科技创新城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涵盖南昌大学科技园、浙江大学科技园(江西)等20余个子板块,投入物理空间5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团队)近600家,引进高校科研院所20余家;天津滨海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网络信息安全产业也实现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构建了涵盖“材料+芯片+整机+软件+服务”的产业体系,国产自主可控特色日益凸显。创业的激情、高端的项目、巨大的前景……在国家高新区中,处处可见发展势能相互影响和相互推动的生动局面。更关键的是,精英人才“留得住”、“用得好”——这种高地优势的打造,让国家高新区从科技研发的平台一跃到创新引领的高度,就此有了“有高原更有高峰”的矩阵效应。
国家高新区,既要“高”,更要“新”。要让“区如其名”,就一定要有“睁眼看世界”的视野和践行。环顾世界,建立科技园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聚集创新型科技企业的重要措施。美国硅谷、英国剑桥、印度班加罗尔以及我国台湾新竹等科技园区,都已经从“盆景”变成了“苗圃”,成为行业的个中翘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家高新区要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既要“引凤栖梧”,更要“借梯登高”。此次会议就指出,要加大国家高新区开放力度,鼓励与国外园区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走出去”“请进来”都是一种号角的吹响。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提升全球配置力,就要让“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深圳高新区通过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开放优势,在全球设立了7个海外创新中心;成都高新区加快中国—欧洲中心建设,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结对建设首个姊妹园区;贵阳高新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成立了国际合作促进中心……国家高新区主动延揽全球人才、技术、资本,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与产业竞争,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才能真正经受时间和时局的考验。铿锵鼓点落下,时代潮头勇立,国家高新区的建设,也将持续成为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有生力量。(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