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6.1%、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外贸出口逆势增长5%、7年新增9100万就业岗位、14亿人口总量……”几个非常直观的数字,勾勒出2019年中国经济的真实模样。老百姓的生活要“芝麻开花节节高”,经济发展就要有强劲的动力输出。解读中国经济关键的几个数据,也就读懂了中国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真实感知。
数字看似简单,却最有说服力。2019年,中国GDP增速6.1%,再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冠。成绩单固然亮眼,也要看到,我们逐渐不再“唯GDP论”,而是更注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与民生福祉的实际融入。譬如,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和幸福感息息相关的指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GDP。与之对应的是我们逐步实现了“车厘子自由”,对特斯拉也不再遥望,欧洲游更是走入寻常百姓家……一枝一叶总关情。发展不是数字的单纯增进,最终要用民生获得感来检验。成绩如何,我们已然心中有数。
长久以来,一些国家习惯忽略中国GDP增速,而愿意拿人均GDP说事。现在,中国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这是可以镌刻进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进步--不仅仅是全世界“万元户”就此增加了一倍多,也意味着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更能充分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从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到国民教育更全面覆盖,再到即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亿万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经济奇迹,为他们改善民生、谋求幸福的道路,也将留下新时代温暖的印记。
过去一年,阴晴不定仿佛是全球贸易的宏观叙事。中国外贸出口逆势增长5%,不仅打破了某些国家的贸易壁垒,更让世界看见了中国“走出去”的坚实足迹。生动局面的打开,一方面在于中国制造的名片越擦越亮,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成为拥趸;另一方面是“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提供贸易通道,发挥了“物畅其流”的功效。“走出去”和“请进来”是辩证统一的,中国外贸出口逆势增长是共赢,它让更多国家的人民与我们一起,共同打开了对“美好生活”的想象。这种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把握,“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国民的就业状况,是观察社会经济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7年新增9100万就业岗位,不仅贡献出“超过德国人口”的就业数据,更显示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活力释放。数字是有内容的。充足就业岗位的保证,意味着中国打开了更多财政、税收等“工具箱”,给市场充分“放水养鱼”,让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新经济业态有信心更有动力去放手干,从而释放出足够的就业岗位。稳就业,就是稳民生。一个个工作岗位背后,是无数家庭对幸福生活的坚守。把这个稳住了,老百姓的生活就更有尊严、更有奔头。
发展造福人民,发展又依靠人民。14亿人口总量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值得赋予更大的创造空间。以前,密集型劳动贡献经济发展的红利,完成最早的原始积累。现在,中国经济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而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以及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就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底气。劳动力的素质结构是经济发展重要的因素,它与民生发展同频共振。近年来,对于职业教育的权重加强,发挥出更多普通人的劳动热情,“工匠精神”也成为热词。未来,这股力量将交出一份更精彩的答卷。
让经济发展成就多方面惠及百姓。无数事实昭示着我们,经济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金钥匙。此刻,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一些人不免存在情绪上的焦虑。这很正常,但不必放大。从非典到冰灾,从洪水到地震,我们走过无数坎坷,又在爬坡迈坎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并给予民生福祉坚强的保障。“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认识这个最大的基本盘,我们就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对自己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