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又是一年元宵节。
与往年热闹非凡的景象相比,今年的元宵节“静悄悄”。在全国各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期,多个地方的传统民俗活动已相继取消。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过特殊的元宵。虽没有华灯饰满街头,虽没有欢乐喧嚣的人山人海,但这仍然是一个有意义的元宵,更说明了这个传统节日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作为春节的延续,元宵节既意味着年的结束,又预示着新生与希望,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
从西汉到隋唐,从宋到明,元宵节的普天同庆,热闹非凡未曾消退过。《隋书·音乐志》这样描述,“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而唐朝时期,繁华如扬州就有“灯烛华丽,百戏陈设,士女争妍,粉黛相染”,边辟如凉州也有“既睹灯影,连亘数十里,车马骈阗,士女纷委”。京都长安的上元节自不待言,卢照邻在其《十五夜观灯》中写道,“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可见,从古至今元宵节在所有人心中,都是承载着希望和欢乐的喜庆所在。
我们所度过的每一个传统节日,其实都隐藏着我们的文化基因。不管是元宵节的诸多习俗,还是节日本身带给我们的快乐,不管是才子佳人的描摹感怀,还是我们赋予节日的更多内涵,这我们所独有的。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在这样的归属感中,才能培育持久而深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所以,不论是“闹腾腾”的元宵,还是“静悄悄”宅在家里,都是节日在特殊时间点的别样表达,节日本身的精神内涵不会消退。因为我们自信,不管载体如何变化,元宵节所释放的那种生机勃勃的力量不会改变,只会催人奋进。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传统节日的出现,为我们日复一日循环往复的平淡生活涂抹了色彩。这个被标记出的特殊时间节点,也由此创造出一个超越日常生活的特殊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得以释放积累的疲惫,重温传统的魅力,获得再度出发的力量。元宵,以及其他传统节日经久不衰的吸引力,或许就在于此吧。
每一次暂短的停歇,都是一种对当前生活状态的矫正和力量的积蓄。传承千年的节日,虽然庆祝的载体与时俱进,人们也在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但其根与魂永远不变,其感染力和生命力也不会变,只会随着这个古老民族而代代相传,历久弥新。(陆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