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多方努力,“防沉迷”才能标本兼治

发稿时间:2019-12-11 18:57:00 作者:胡辉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据新京报报道,11月27日至12月9日,新京报记者用苹果手机在APP Store下载了多款受市场欢迎的游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游戏大厂对要求相对执行更严格,不少中小游戏公司仍出现不主动提示实名认证,未成年人在夜间10点后仍能登录游戏,甚至有游戏可让7岁儿童充值等情况。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不但影响健康成长,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焦虑和困惑,甚至可能滋生一些社会问题。今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账号实名制、游戏时长、付费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旨在织密制度防护网,阻断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现象。 

  然而,从记者测试情况来看,“防沉迷”要求落地情况却不容乐观:实名认证可有可无,测试30款游戏其中19款不主动提示实名认证;充值门槛形同虚设,“7岁儿童”照样可以充值《宾果消消消》;时间限制“挂羊头卖狗肉”,规定“每日22时至次日8时,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多款游戏却再晚也能继续玩耍;新游戏“另辟蹊径”,短视频成下载渠道……种种现象表明,“防沉迷”还有一段很远的路要走。 

  不可否认,每一个“失控”的网游系统背后,都有一个不负责任的游戏平台。《通知》着重强调了企业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方面的主体责任,明确要求了实名制,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时段等,但是,部分网游企业却仍游离于法外。追问之余,我们也应看到,平台追图利益、无视社会责任的背后,是制度的不完善和监管的乏力。 

  “防沉迷”需要企业自律,却绝不能止于自律。规定再完善,都不可能让问题一蹴而就。制度的生命在于实施,《通知》下发后,有关部门是否加大监管力度,有没有着重对“防沉迷”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都决定着制度落地的成效。在强化监管的同时,有关立法和制度建设也应不断完善,更好贴近实际,促进网游产业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让“防沉迷”落地,家长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孩子们玩游戏的钱从哪儿来?为什么玩到夜里10多钟都不睡觉?可以说,每一位沉迷于游戏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疏于教育的家长。靠监管部门和游戏行业的强制措施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固然是“快刀斩乱麻”,但这并非良方妙药。再好的“防沉迷”,也不如多点耐心教育。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标本兼治帮他们斩断网瘾。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游戏开发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家长和游戏企业的责任也都不能旁落,多方发力才能让未成年人更健康成长。(胡辉) 

责任编辑:乔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