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风生水起”的山寨APP需要彻底根治

发稿时间:2019-11-26 14:56:00 作者:邓海建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据《法制日报》最近报道,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刘先生为了在网上给自己名下的机动车处理交通违法,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查找相关APP,一搜发现有好多标有“12123”字样的APP,于是他下载安装了其中一款,注册后却发现无法查询处理交通违法,里头还有很多页面广告和下载链接。相关专家说,虚假仿冒APP涉嫌违法,在下载使用APP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合法权益受损。

  时下,山寨APP之祸,已成为网络灰黑产中的“大毒瘤”。去年11月,360公司旗下的“360安全大脑”发布的《2018年双十一网购安全生态报告》显示,一个月时间内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的数量接近4000个,覆盖设备超过30万个,高仿APP已形成危害用户网络安全的产业链。中国消费者协会2018年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调查报告》也指出,“李鬼”购物APP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某市民下载了一款名为“公安防护”的手机APP,虽然叫“公安”,但其页面只看见各大银行链接。下载者在接到所谓“刑侦队民警”的电话后被引导下载该APP,最终被骗走6万余元。山寨APP与传统诈骗术联手,成为电信诈骗的升级版。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虽然“下载渠道要正规”算得上冬日暖阳般的友情提醒,但大家还是忍不住要问一句:那些为山寨APP搭台唱戏的市场平台不应该查封吗?道理很简单:与其忧心忡忡教用户甄别山寨APP,倒不如在市场上把所有坑蒙拐骗的山寨APP“消灭在作奸犯科之前”。

  在山寨APP面前,光有智商,有时也很无力。比如,“中银E贷”“中银e贷”“中银易贷”“中行e贷”,你能区分到底哪个是真的?山寨APP固然无德无良,但说到底,平台审核的责任、网络监管的责任才是治本之策。好好查一查山寨APP“背后的故事”,或许比苦口婆心教育用户擦亮眼睛,更有利于法治信仰的坚守、市场秩序的维护。

  笔者看来,解决这些山寨APP的具体办法,一是加大山寨APP的法律罚单。山寨APP说到底就是挖坑设套,不是打法律的擦边球、而是赤裸裸对法治底线的挑衅。盗取用户个人信息也好、通过下载注册偷跑流量也罢,皆是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对于山寨APP从业者,不仅要拿出罪罚相当的罚单,更要启动“终身禁入机制”等,让其付出“不能承受之重”的代价。二是加大对市场平台的监管。如果一些第三方手机软件应用商店对入驻其内的开发设计者和经营者的身份资质不审核、甚至“联袂表演”,此时如果一些监管部门失察失语,手机用户的合法权益大概只能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了。(邓海建)

责任编辑:王凤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