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以尺寸之功写就美好生活新篇章

发稿时间:2019-09-27 17:23:00 作者:谢伟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国家大事连着百姓生活,对于一个掌舵近14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而言,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在“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方向指引和行动实践之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崭新纪元,千千万万普通人更是把获得感、幸福感刻进了时代的年轮。从当初一穷二白的起点处奋发图强,到如今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制度,连续6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00万人以上,行政村通光纤比例位居全球先进行列,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

  一路走来的70年,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民生奇迹。

  民生,是一幅关于幸福的时代图景,既要“大写意”,也要“工笔画”。往宏观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生工程之庞大、工作之攻坚、成果之丰硕,和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横向比较,都是无出其右的。往微观看,一枝一叶总关情,撷取最小的观察处来管窥,更能还原出这个国家在70年奋斗历程中对于民生的念兹在兹和接续奋斗。

  在国人记忆中,曾经狭小又昏暗的厕所在70年之间经历的变革,就仿佛一个时光的“物证”,映照出中国民生领域的今非昔比。“是水冲厕还是旱厕?是集中化粪池还是一户一个化粪池?”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是对“厕所革命”这一民生攻坚战的“时代点名”。

  如厕,一个看起来难登大雅之堂的场景,却真真切切地关乎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还记得以前,上趟厕所对于很多国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厕所条件简陋,基本是无隔挡的集体上厕所模式,几堵围墙,一排蹲坑,臭气熏天,人们避之三尺而不及。即便是城里,在人口居多的小区,大家共用一个厕所是常事,更何况立足之地甚小。就算这样,门口还排着很长的队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看似细致具体的民生小事,实则是治国理政的宏观大事。从20世纪80年代,推动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开展,到现在,“厕所革命”上升至国家层面,政策举措的环环相扣,推进的是社会文明,抓住的是民生大事,而这一切的实现,都见于真抓实干、久久为功。

  现在,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一方厕所已然成为幸福生活的标配——刷脸取纸机、充电插座、婴幼衣服置换板、特殊人群坐便器,科技又实用的硬件设施,让如厕不再是“遭罪”。情怀事大、见于细微,70年厕所的“升级换代”,使得百姓生活的品质发生很大改观。可喜变化的背后,是执政党兑现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

  70年,小民生见证大时代,岂止于一个“厕所革命”。从关心贫困村民的脱单问题,到在陡峭难行的山路上修缮一条新钢梯;从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打一场攻坚战,到提倡垃圾分类这一时代新风尚;从取消流量漫游费,到降低景区门票价格……经过了70年的“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老百姓对于民生的愿景进入到“微观时代”。民生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相信这样的纤纤一脉,最终必将汇聚成时代向前的滚滚洪流。(谢伟锋)

责任编辑:王凤标 见习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