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严管偷拍设备,每个公民隐私都不容侵犯

发稿时间:2019-07-23 11:18:00 作者:谢伟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心理学家说,偷窥源自于人类天生的好奇心,是人人都具有的欲望。这样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在潜意识下并不构成原罪,因为有法律和道德设置一道防护栏,隔离了被他人窥探内心隐私的路径。在刚性的约束下,这样“互不侵扰”形成一种间接的距离状态,很好地保护着大众彼此的隐私不被涉猎。但在互联网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下,一些技术性壁垒被打破,原本讳莫如深的欲望被释放出来,由此造成的不安全感,让人无法置身事外。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T304次列车上,有一名男子偷偷地在车厢厕所里安装小型摄像头。幸亏列车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报警,该男子随即被警方抓获。出租屋惊现针孔摄像头、试衣间暗藏微型摄像头、宾馆房间发现隐蔽摄像头……近段时间,多地警方通报偷拍偷录的违法行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 

  偷拍设备泛滥成灾,可能对很多普通人来说,并没有对生活产生什么实质影响,但对于经常外出住酒店的人士而言,可早就练就了一套自我保护的规定动作——“关闭房间的灯,拉上窗帘,让房间处于完全黑暗状态,然后开启手机照相功能,围着房间转一圈,有针孔摄像头的位置,可以看到红点”。事实上,这套操作颇为复杂的防范流程可能并没有什么用,现在偷拍设备早就具备了无光夜视、超长待机等技术,显示了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特性。偷拍设备之泛滥,可见一斑。 

  偷拍已然有产业链形成的趋势,这里面不仅仅有窥视欲的助推,更有灰色利益的搅动。要对它们进行惩治,在法理来说并不难。对于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我国早有立法,未经国家有关部门许可而擅自生产、销售,都属于违法行为,甚至触犯刑法构成犯罪。不过,虽然法律上的白纸黑字已经明确,但各地在构罪标准上尺度不一,有些逮到偷拍者也就是拘留几日了事。在偷拍设备日益增多的当下,公安机关要重拳出击、有的放矢,就应该在相关司法解释进行法条细化的背景之下执行。如此,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司法完善还在路上,而针对偷拍设备的“人民战争”,则主动权应该在我们自己手上。偷拍设备之所以泛滥成灾,关键一环就在于线上销售的畅通无阻。近日,人民日报记者打开淘宝,在搜索栏输入“微型摄像机”“家庭监控器”,立刻就能搜到多达上万条的商品,价格从100多元到5000多元不等,销量最高的累计近4000件。再随机点开一家名叫“糖果灯饰旗舰店”的店铺,客服人员介绍他们店目前卖得最火的是一种无线迷你微型摄像头,只有3.5厘米大小,可在任何角落随意放置。原本是在相关部门也要严格管理的设备,结果在网上成为人人可买的“玩具”,这相当于是在民间隐藏了数以万计的“拍客”。再不对销售这一环节予以精准打击,偷拍的狂欢只怕还要继续。 

  严管偷拍设备,每个公民隐私都不容侵犯。每个人都有明确划分的底线,隐私如被无端地暴露于公众视线之中,焦虑、愤怒和恐慌等情绪随之而来,会严重打击到这个人对周围和社会的信任程度,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消弭。事实上,对于偷拍设备的管理,并非是无从下手。现在,再点开“糖果灯饰旗舰店”,可以看到该店铺所有商品都已经下架,几乎就是“停业整顿”的状态,而淘宝其他商铺皆如此。在各大电商平台的禁止销售,这只是明面上的,当偷拍设备再次将“遁入地下”,我们要就此明白,对于它们的“持久战”,才刚刚开始。(谢伟锋)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