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顶风作案的有害教育类APP何时休

发稿时间:2019-02-16 13:49:00 作者:谢伟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图片来源:新华社)

  “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去年底,教育部发布《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大量严重违规的APP纷纷下架。一时间,饱受有害教育类APP负面侵扰的家长和老师颇有“海晏河清”之感。

  然而,文件有传达,工作有督促,但有害教育类APP却在严厉整治之后的不到两个月,就如幽灵般蹑足而至——不良APP出现涉黄信息,有些换个马甲以公众号、小程序的形式链接游戏和商业广告,有的学校暗示家长装APP查分数看考卷,有的还有付费陷阱。

  这就尴尬了。有害教育类APP并非是坐拥三窟的狡兔,从全民下载共享的机制来看,它几乎有着被顺藤摸瓜的天生弱点——在各大APP软件商店里,根据用户评价就很容易判断出良莠。一般而言,但凡露出狐狸尾巴的有害教育类APP,基本上都走不出APP软件商店的大门,光是举报和审核,就足够掣肘住它的野蛮生长。但问题就在于此,明明有“吹哨人”,却还看到有害教育类APP“曲径通幽”,从他途进入到校园,留下草蛇灰线的痕迹。

  不良信息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无需赘言。多方共识和雷霆举措都有,问题依旧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焦虑的情绪交织之下,公众不禁要问,顶风作案的有害教育类APP何时休?

  APP运营商的职业道德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靠规范和监督来形成,这是一个底线思维,它的效果如何,取决于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效作为。因此,对有害教育类APP的工作方针,它就决不能是仅仅靠着某个部门下的红头文件来督促整治,也不能是“马走日,相走田,炮打一溜烟”的各自为战,而是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打好攻坚战。

  “打好攻坚战”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必须要有的态度。对有害教育类APP“曲线进校”的路线,需要辩证厘清。在上游来看,APP商店里用户评价机制的漏洞,譬如可以花钱刷好评、需要投诉到一定数量才受关注,都增加了“牛栏关猫”的可能。在下游,校园里给有害教育类APP打开方便之门的人,更应该落实“谁选用谁负责”的问责。当然,带有色情暴力、网络游戏等内容的APP是绝不可能被校园里的人给推介进去,反而是那些能查询孩子期末考试分数和排名的APP更具有隐蔽性。以教育做幌子,拿善意做掩护,带有这样色彩的有害APP,才是校园整治的重点。

  整治有害教育类APP,不能囿于一隅、执于一端,而是要上下游协同推进,把弧度从APP商店一直延伸到校园,才能形成整体合力。有害教育类APP不止是方寸屏幕上的那些事,它更映射出现实中的诸多不足——这些不良APP开发准入门槛低、缺乏日常监管等描述词汇,我们并不鲜见,而呼吁多部门联动加强监管,也是“老生常谈”。既看破,也说破,但总有“乱象何时休”的追问,甚至还有顶风作案的嚣张,实在不应该。

  教育类APP的用户是孩子,这个特殊性决定着它的高权重性——就应是“容不下一粒沙子”的绝对纯粹。虽然,现阶段有害教育类APP依然是“一小撮”,但不能因为它的“小”就不作为。拱卫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不只是哪个校园、哪个家庭的小事,而是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这个道理,既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

责任编辑:王凤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