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蹭热点的假个税APP要从源头上治理

发稿时间:2019-01-06 14:00:00 作者:谢伟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图片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官微)

  互联网时代下,有人曾断言:“最了解你的人,未必是你的身边人,而是那些植入到你掌上移动终端的APP”。这话有点放大的成分,然而现代人离不开手机APP倒是不争的事实。但凡事都有“硬币的两端”,殊不知我们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一场悄无声息的“围猎”也在上演。

  最近,随着个税APP大热,很多来自商业公司制作的各类“个税”APP也成热门,其中有的纯属蹭热点,甚至恶意窃取个人信息,包括配偶、子女、老人的身份信息,以及住房情况等内容。对此,税务部门提醒广大用户,由于个税登记涉及很多个人隐私信息,用户在选择应用软件时务必谨慎,尤其不要在非正规渠道下载软件、登记个人信息。

  国家发红包,百姓除了满心欣喜之外,就是想着第一时间兑现。新个税法从本月初开始实施,就带来了一波国家税务总局的个税APP大热。然而,蹭热点的假个税APP?“李鬼”也同时间上线,不仅给使用者带来信息泄露的烦恼,更是可能产生真金白银的损失。

  在微博上,已经有网友反应中招:“装了国家税务总局的个人所得税APP。结果填完一看,里面的我的任职受雇信息里,竟然除了本职工作,还多了一家完全不认识的食品公司。”这并不是某种技术上的疏忽意外,而是违法分子精心设计好的草蛇灰线——当网友的个人信息被盗用,就可能被个别企业进行虚报个税,以达到偷逃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开源于互联网技术的APP,自然也有少不了追逐利益的原始冲动,由此带来的良莠不齐,也就不足为奇。有记者从手机软件商店里输入“个人所得税”后搜索,除了国税总局版的APP外,包括“全国个税计算器”“全国个税查询”“个税小帮手”“个税管家”“个人所得税计算器”“新个税计算器”“个税助手”“个税在线”“51个税管家”等一大批与计算个税相关的软件全被搜索出来。坦白说,大部分APP蹭热度并没有僭越出法律法规的红线,它们也能产生功能上的互补。但那些恶意窃取个人信息的APP并由此衍生出偷税生产线的,就应该从源头上好好治理,而非只是税务部门的“提醒”了之。

  从APP的源头把好关,根本原因在于广大用户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对技术的盲从性。即便税务部门提醒个税APP“正规军只有一个”,即便公众已经被提醒到位,但在软件商店里,“官方授权”的字样都泛滥成灾了,甚至摆在下载榜单前几名的,都是些“杂牌军”,这里面的“水军”“操盘手”等非常规操作,就在此不赘言。因此,对于数量庞大但不占据优势的使用者不能只是单一的“提醒”,要真正保证广大APP使用者的利益,就应该主动作为,在源头上好好施展治理之力。

  当然,我们不能强加于税务部门在APP领域能够行使执法权,这显然是越俎代庖。但对于个税APP的“李鬼”泛滥,譬如对那些利用APP盗窃他人信息来减税的,一经发现,就应该和公安部门及时进行联合整治,让那些不法分子因此付出代价,而不是和以前那样换个马甲就继续上线。至于那些管理部门和软件商店,是不是更应该把门看好?审核和监管的藩篱如果能扎得更紧些,又何来那么多的泥沙俱下?

  这份守土有责,应当是初心不改,而不是老梗常谈。(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

责任编辑:张苏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