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40年记忆】从照相成了平常事看祖国的变化

发稿时间:2018-07-22 09:17:00 作者:罗瑞明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供图

  现今想照张相轻而易举,说照就照,然而在40年前要照张相却非常的不易。那时候照相机是一稀罕物,一般人家里根本就没有,照相只能去照相馆,照张全家福什么的像是过大节,得提前做好准备,换上干净的衣服等等。

  县里只有一家国营照相馆,来照相的人特别多,先交上钱开好票,然后慢慢的等。轮到照时,一部带三角架的相机盖上一大块布,摄像师把头伸进布里左看右看,然后把头伸出来,手上抓一个皮球似的东西一按,就才算把相照好,照张相连等带照最快也要一个多小时,相照完了并不能马上取,还得等相片洗出,大概一个星期之后才能取到相片。正因为照相麻烦且价格不便宜,那个年代留下的相片很少,现如今能看到当年的相片就显得格外的珍贵。

  本人1974年12月到江西宁都县琳池垦殖场工作,在农场劳动两年,后因表现好被选调到场部办公室做文书,与老文书办移交的时候打开铁箱,里面有一个用红绸布包着的东西,打开一看,是一部外壳已经陈旧,要用双手端着才能使用的照相机,已有二十多年历史,老文书给我说这是外国制造的,至于是那个外国谁也不知道。对这一稀罕物,我认真地请教,仔细地琢磨,但相机总不听使唤,要么开关按不下去,要么按下去起不来,即使是照好了,洗出来也难免有部分曝光。更麻烦的是,照出的相片要自己洗,又要有暗室,还要有洗相片的药水,左弄右弄,慢慢对相机失去了兴趣,遇到重大活动要拍照还得从60公里之外的县城请照相馆的师傅来。

  摄像是记载历史资料的最好方式之一,原汁原味不走样,在当年照相设备缺乏的情况下,一些垦殖场应有的图像没有留下。例如,山林、田间的划分,场与乡之间的边界,为之后留下了纠纷隐患;还有住茅棚,改造冷水田的感人事迹,及当时出现的先进典型等等,无法生动地再现,写场志也只是用文字叙述。

  改革开放后,相机多了起来,慢慢出现了傻瓜相机,再后来又出现了一次性成型机。一次成型相机及相纸都非常贵,在当时很少人用得起。傻瓜相机虽说无需高深的技术,一般的人都会照,但是还得买胶卷,还得自己洗相片。记得当时场里一位爱好摄影者买了一台傻瓜相机,开始很热情,你照他照都肯帮忙,但后来照的人多了,胶卷用了不少,而且洗相花费大量的时间,最后干脆就说相机坏了,不照了。

  九十年代开始一些人用起了大哥大,再后来砖头大的大哥大变为巴掌大的手机,从模拟手机到智能机,手机带上了“G”,从2G到4G,手机的照相功能越来越强大,可照相可摄影,像素从几百万到几千万,手机随身带,走到哪,拍到哪,想拍就拍,可以说人人都是摄像师。原来照个相像过大节,现今照相根本不算事,已是太平常不过的事了。

  2017年11月15日是琳池垦殖场建场六十周年,本人应邀参加。垦殖场面貌一新,翻开垦殖场新编制的场志,续编部分配有清晰的图片,不论是职工新宿舍的兴建还是街道的改造都有新旧对比,尤其是新划定的场界,山界等图文并茂,一目了然,激发回忆,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场庆会开得热烈而又亲切,多年的垦友在一起,用手机拍下一个又一个感人的镜头。同时,外地来的垦友在当年劳动工作的地方,拿起手机一个接一个拍下这值得怀念的故地,并即发微博和朋友圈,让远在他方的垦友共享快乐。

  照相从难到易,显示出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力的增强,手机的快速发展昭示着我国独立自主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品牌手机产量几乎占据全球一半份额达到48.50%。在2017年国内手机销售榜单中,华为保持领先,OPPO、vivo和小米紧随其后,前四品牌均为国产品牌;同时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愈加美好。用手机记住历史,用手机刻印时代的美好,通过手机拍照留下一张张美丽的笑脸,展示新时代人民群众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罗瑞明)

责任编辑:王秀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