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40年记忆】车轮向前,时代的风景在路上

发稿时间:2018-07-21 09:15:00 作者:谢伟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网络图

     我的小孩今年两岁,一堆琳琅满目的玩具摆在他面前,新鲜劲总不过三天,唯独火车除外。托马斯合金小火车、轨道长火车、乐高颗粒火车……但凡是火车的周边,他总是百玩不厌。一直带着他的爷爷总结道:“在喜欢火车这事上,祖孙三代是找到共同点了。”

  我和父亲以及爷爷都是铁路人,对于火车的情感,那是薪火相传的。爷爷那一辈的铁路故事,要追溯到解放前,由于岁月实在久远,很多东西无法考证。而父辈的铁路故事,还没有隔代,属于有温度感、可触摸型。而父亲最让我“心有戚戚然”的讲述,是那一份盒饭的故事。

  在计划经济时代,职工出差公办,可以凭借单位出具的证明,在列车上凭票购买一盒白米饭。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白米饭可是相当稀罕的。于是,父亲和他四个兄弟姐妹们,在爷爷出差归来的时候,就集中在站台上翘首期盼——既有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也有对米饭的垂涎欲滴。当蒸汽机车停靠站台之时,就是几兄妹狼吞虎咽之时,很快,一盒米饭就被风卷残云。大家意犹未尽,就在站台上对双脚刚落地的爷爷问道“您啥时候再坐火车出差呀?”

  对于80后的我来说,火车与米饭的邂逅,不可能在自己身上产生化学反应了。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带来物质繁荣,孩子们对于坐火车的期盼,有着更纯粹的精神向往——那么一个神奇的大家伙,能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啊?这是一个未知的问题,只有旅程的终点,才能给你最终答案。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儿时的我,因为要经常跟随父亲去弋阳看望爷爷,可没少坐过火车。弋阳可能绝大多数的国人都不知道,那是个小县城,却出过大人物——著名革命家方志敏。

  往来之间,穿梭的是普客绿皮车,这是一代人的记忆。但我那时不知道,当时拉它的火车头却是鼎鼎大名——来自罗马尼亚的ND2。

  绝大多数国人都不知道ND2机车。改革开放之后,人流、物流的增长,使得火车运量爆发式增长。当时也正值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的交接期,日后声名显赫的东风型内燃机车,彼时还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之前,和中国关系一直不错的罗马尼亚,以经贸的方式出口了几百台ND2给我们。这些通体绿色、带着明显东欧色彩的火车头,在千里铁道线上,扮演着“兄弟”般的角色,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随后,国产东风内燃机车以“家族”的面貌出现。从“东风”到“东风12”,数字增长的背后,是我国机械制造的迅速崛起。光是“东风4”型就有ABCD四种机型,这张几乎是全世界最细致化的机车族谱,覆盖了运输的各种需求面。

  东风内燃机车让ND2退出了历史舞台,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担当国民运输的绝对主力。在站台上,远远地看着东风型机车进站,可以明显感觉到它的强大气场——脚底有铁轨传导过来的震动,耳边回响着柴油机澎湃的嘶吼,所到之处,呼呼带风。那时我还是少年,对于力量的所有诠释,全然在东风机车上面找到答案。

  纵贯南北、横跨东西,东风型内燃机车担当着时代牵引者的角色,为社会进步立下赫赫战功。进入到新世纪,经济发展带动了人们的更高追求。火车头,也迎来了升级换代的窗口期。

  2000年后,我已经参加工作,穿过家乡的浙赣线,也已经变成了沪昆线。也就是在那个时期,一群铁路建设者在沪昆线江西区间内织起密密的高压电网。我知道,这预示着电力机车将在赣鄱大地上闪亮登场。

  近几年,更加环保、更大功率的电力机车,在八纵八横的国家铁路网络上,成为了毫无争议的“第三代机车主力”。这也是种时势使然。

  一代更比一代强,火车里也有这番语境。从“汽”到“油”,再到“电”,火车头每次动力介质的升级,都映射出时代一次次的日新月异,而老百姓,不仅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坐在电力机车牵引的客车,尤其是高铁动车,其平稳性和舒适度,可以在那枚不倒的网红硬币里,找到答案。

  车轮向前,时代的风景在路上。小县城弋阳,因为地理和历史的优势,也荣幸地成为高铁停靠站。这是让当地人民引以为傲的事情。如今,每次坐高铁经过弋阳站,看到它在高科技簇拥而来的现代感,对建设者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想到几十年前,在雾汽蒸腾的蒸汽机火车旁,几个孩子围着一盒米饭转的“小确幸”,现在,高铁的互联网点餐,则足够给一家子提供口腹的解决方案。这种获得感,父辈的体会更深。对于我们来说,火车的故事还有很多,可以肯定的是,它已与时代一起,书写着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继而到“强起来”的精彩篇章。(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