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文艺创作得有服务人民的诚意

发稿时间:2018-07-18 10:04:00 作者:谢伟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网络图

  票房已达20多亿,豆瓣评分8.9……最近,《我不是药神》成为一部热议作品。口碑很好、演技很棒、内容很赞,以青年为主的观影人群,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众多正向标签中,有一个让笔者感同身受——“这是一部有诚意的电影。”

  有诚意,大概是对一部电影背后的文艺创作者最好的褒奖。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的电影作品,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固然运用了喜剧的巧妙手法,但内核却是包裹着对现实的思考。文艺创作中,对于现实的针砭时弊不仅无需回避,还要迎难而上。特别是电影中关于进口“救命药”买不起、买不到等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深刻思考和讨论。近日,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

  电影里的社会文化、世道人心就在于此,它在光影中,完成对生活的映射,让人觉得电影不仅是“杯中窥人”。这是诚意的使然。相反,如果热衷于从一己风波、杯水情缘中形成故事的铺陈,最终只能是“一看而过、呵呵而笑”,更何谈“诚意”?

  诚意,不仅仅是种艺术表达的态度,更是种文艺创作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大,影响也最大。如何让青年在观影等文艺消费过程中受益和启迪,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文艺创作者所带有的鲜明价值取向,尤其是在金字塔尖的精英群体,更是如此。他们的作品蕴含着真正的公共性,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很容易被先设的立场走进剧情——“真与假”“错与对”“好与坏”的价值标准之养成,都能从电影的循循善诱中找到一二。

  然而,从当前电影市场上来看,不乏一些价值偏离、观念错乱的制作,有的甚至还恶意炒作,让场外之音来喧宾夺主;有的则“唯大牌论”,其他开支全部精简……这样的粗制滥造,和文艺创作没有丝毫关系,纯粹就是资本的“过把瘾就死”。而青年观影者,更遑论从中汲取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养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种“心声”的听取和提炼,是文艺工作者秉轴持钧的关键。拿青年群体而言,曾经有“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等低沉的感叹,这背后是青年一代的成长烦恼和社会诉求。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文艺创作者可不能简单地把年轻人的话语视为“无病呻吟”,从而把自己带进“端着”的误区。文艺创作应该举重若轻,而不是避重就轻。在《我不是药神》中,年轻人所饰演的众多小角色,未必能治愈世界的所有疾病,但终究是能尝试着改变白血病患者的点滴现状。让人看到希望的,这总归是好的。

  《我不是药神》的票房之路还在继续,它所引发的思考也还在继续。说到底,文艺创作,得有服务人民的诚意。这种诚意,不仅在于市场和公益的判断,更要有在自由空间和价值引导方面的立意。很多有口皆碑的电影,它有独特的自由创作空间,但它终究还是要取材于人民,创作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即便是用黑色幽默题材,在用艺术的手法对现实剖析,都要有意义与价值的容纳之所。最起码是“笑中有泪”,而不是“哭笑不得”。(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