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让教师节内涵涣发新时代光彩

发稿时间:2017-09-10 11:01:00 作者:王彬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资料图

  今天,是全国第33个教师节。开学季遇到教师节,更易让学生品味浩浩师恩,感悟浓浓师情。铭记教师的辛劳与光荣,表达自己的敬仰与感恩,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是这个特殊日子的主基调。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三尺讲台,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万栋梁。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打造我们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其特殊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自古都不是轻松的职业。除了要有极大的热忱、育人的操守和安贫乐道的情怀,还要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和恒心。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则是习近平总书记眼中好老师的标准。

  我们这个时代从不缺这样的人民教师,他们在用心践行,用心坚持,用点滴汗水和泪水滋润自己,滋润学生,也滋润着我们的社会。

  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梦想的退休教师白方礼,捐了35万善款,圆了三百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西安交通大学里,年逾花甲的周义仓,拄着双拐为同学们上课。因行动不便,周老师每堂课都提早来到教室,一笔一划认真写下板书;为了让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支月英坚守深山36载。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已经55岁的她,依然以校为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在古稀之年去山区义务支教。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从青丝到白发,从都市到边陲,不同的年龄,相同的选择,不同的故事,同样的坚守。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身影,再次证实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绝不是空谈,而是心灵映射。

  他们是代表,是千千万万个默默奉献的辛勤园丁中普通的一员。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虽离开了三尺讲台,却依然用行动唤醒了迷惘,哺育了自信,点燃了青春,摧发了征帆,激励着一批批青年人满怀热情踏入教师岗位。

  不否认,现实中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幼儿园里,一些素质不高的教师,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一些困扰;中小学里,也存在着违规收礼、有偿补课、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和“当甩手掌柜”的问题;大学里,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仍不少见,对学生过度放养甚至纵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都应该去直面,去深思,去探求疏解之道,但不能因为个别人,就对整个教师群体污名化。

  教育建设虽然有崎岖,但要看到其总体昂扬向上的风貌。当下的中国,素质教育的理念为义务教育的“焕然一新”和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注入了灵魂,双一流也吹起了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成了大学建设的正确打开方式。如此好的前景,对教师而言是契机,更是舞台。优质的青年教师和有底蕴的资深教师要把握机遇,当好中国教育的中流砥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这不仅需要国家层面上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也需要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要让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有现实幸福感,尤其是基层和贫困地区的教师,更应该重视和悉心培养,关心他们生活与工作,才能给中国教育打好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唯有全社会营造出尊师重道的氛围,发扬崇智尚学的内涵,而不单单只在教师节当日庆祝、发扬,才能持续推进国家的各项建设的进步,永葆发展动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两个一百年”的奋斗之路上,让教师节的新内涵涣发新时代光彩,才能奠定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王彬)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