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慰安妇表情包”:恶搞苦难是社会的耻辱

发稿时间:2017-08-23 10:00:00 作者:杨朝清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资料图

  纪录片《二十二》的人物截图被制作成了表情包。

  配以“我真的委屈啊”、“不知所措”等文字的表情包,与记录22位“慰安妇”幸存者的严肃纪录片,所产生的最大化学反应就是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愤怒。对此,QQ空间发表致歉声明,称该系列表情包由第三方公司提供,已下线,并将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这样的声明,虽算得上及时,却并不能掩盖已然形成的恶劣影响,消除已经造成的伤害。不禁要问,是得怎样一家没有下线的公司,才会对这些老人进行如此消遣!但凡对“慰安妇”的历史有些许了解,但凡对民族伤痛有着些许尊重,谁会忍心踩着悲剧来哗众取众?对于制作表情包的第三方公司,要严肃追究责任,作为推出表情包的大企业,也要掂量下自己身上担着的大责任,第三方公司并不是推责的挡箭牌,企业审查把关制度是不是如同摆设?企业员工自身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是否有恙?企业每一项上线发布的文化产品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与政策?都是必须严肃思考、严厉整顿的问题。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在大众传媒时代,教育、文化以及其他公共事务领域,都不可避免地被自媒体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许多公众话题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即使是严肃的话题也难免会遭受娱乐化的解构。这一切,在“慰安妇表情表”上得到了淋淋尽致的发挥。

  “慰安妇表情包”的出现,根源于一些人的底线意识和禁忌观念的缺失。伴随着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许多文化符号都可以拿来进行利益变现;然而,慰安妇悲苦的人生和不公的命运,却不能成为娱乐恶搞的对象。背离了“最低道德保障”,不能在失范行为与非失范行为之间建立清晰的界限,“慰安妇表情包”在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文化的迷失与错位。

  在一个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一些精致的或者粗鄙的利己主义者总是热衷“蹭热点”。纪录片《二十二》的火爆,让“慰安妇”成为一些人眼中可以被利用、被消费的文化符号;在利益的驱动下,在浮躁、炒作等不良社会心态的裹挟下,“慰安妇表情包”粉墨登场了。

  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慰安妇”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来做纪录片,《二十二》的出炉并不容易。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二十二》以真诚的态度和真实的力量,引发观者的心理共振,供世人铭记历史,供世界反思伤痛。依托口碑发酵,一部纪录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面对真正的好作品,观众懂得“用脚投票”。正因如此,更应对这样的纪录片抱以尊重,尊重历经苦难尚热爱生活的老人们,尊重纪录片《二十二》制作人员的情绪、情感,不能放纵娱乐恶搞的大行其道。恶搞悲剧,必然会群起而攻之。

  我们感叹“来得太晚,而她们走得太快”,我们正尽一切努力帮她们讨回公道,希望她们在有生之年能听到久违的道歉,而个别人、个别公司的所作所为与全社会追求的正义做法背道而驰,显得违和又讽刺。这些在历史中受过伤害的人,她们所承载的苦难背后,是那个悲哀的时代里整个民族的耻辱,今天讽刺的表情包是对她们进行二次伤害,一不小心,又会沦为整个社会的耻辱。或许有人不理解她们的痛苦,但请每一个人都能尊重她们。

  “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将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诗意的语言,道出令人痛心的“价值失落”。说到底,娱乐恶搞不能百无禁忌,商业运作不能自弹自唱;遵循公序良俗,敬畏历史,尊重民众的情感、需要和认同,商业文化亟需“亡羊补牢”。(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杨朝清)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