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贾玲道歉让谁不舒服

中青网评

发稿时间:2015-07-22 09:1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王海 李鹏

  因为在小品《木兰从军》中恶搞花木兰,贾玲近日道歉。但她的道歉引起了另一轮的风波——“反道歉”风。有人开始“恶搞”道歉,掀起以“道歉”为中心词的造句热潮:“国家烹饪协会要求《煎饼侠》道歉”、“佛教协会要求吴承恩道歉”、“青城派要求《笑傲江湖》道歉”、“动物协会要求《喜羊羊与灰太狼》道歉”……还有人直接发声,认为贾玲不应“认怂”,不该道歉。

  贾玲说:“经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深刻地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相信她的道歉是真诚、由衷的,反思是深刻的。况且,事情发生至今,各方比较一致的意见,就是涉事小品的格调和水准的确不高。迄今,还没有谁力挺这是一个精彩力作。但对于贾玲是否应该道歉,网上却出现了意见割裂。

  贾玲的道歉,究竟让谁感到不舒服?有人认为,贾玲道歉,应该成为多年低迷的喜剧行业自我反思,走出恶搞走向繁荣的开端。但有人说了,对贾玲的批评上纲上线,是“文化碰瓷”,文化产业可能因此被限制,甚至走向“死胡同”。

  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各种舆论一致认为贾玲的《木兰从军》格调不高,水准堪忧,但有些人认为就是不能批评,反对贾玲道歉。并且,还把针对这个作品的批评,指为“上纲上线”、“文化碰瓷”、对文化产业的限制。跳出作品本身反对批评,究竟谁在上纲上线?

  眼下,所有对贾玲的批评,最强烈的诉求,无非是要求道歉。要求道歉的原因,除了对贾玲颠覆经典人物形象的不接受,恐怕还有对近来喜剧恶搞成风的反感。观众希望喜剧能承担责任,挖掘人性,针砭时弊,弘扬正能量。恶搞限制了喜剧,喜剧把自己的路走窄了,恶搞和演绎网络段子,已经成为喜剧程式化的表达方式。观众希望贾玲道歉,也是希望看到更好的喜剧。

  反对贾玲道歉者,显然并不认为贾玲的这个作品有多好。梳理最近一段时间的“道歉”事件,不难发现网上出现了一股“逢道歉必反”的风气。毕福剑道歉,有人反对;作业本道歉,有人反对;加多宝道歉,有人反对;甚至公众对日本驻华大使馆在七七庆祝七夕的做法要求道歉,同样有人反对。这些反对,脱离了事情本身,变成了为反对而反对。这是“逢中必反”、“逢体制必反”,甚至“逢传统文化必反”的一种表现形式。这部分人,总会存在。他们对民族、国家和体制永持激烈的批判姿态,民主自由的口号喊得越响,正义斗士的形象就包装得越“高大”。借“保卫贾玲”的声浪,他们贩卖的是西方价值观——文艺应该由市场调控,应该由观众用脚用票房用遥控器来决定。这是试图否定文艺的人民性导向。

  贾玲道歉,是因为她不合适的作品。她道歉了,问题廓清了,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终究还是艺人,节目组和观众的共识。他人不能借风使浪。(王海 李鹏)

责任编辑:杨丽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