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中青网评 >> 正文

“四个全面”是中国追梦的时代哲学

发稿时间:2015-02-27 14:31:00 作者:谢逸飞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日前,《人民日报》推出重磅系列评论员文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开篇之作《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总领,总论“四个全面”。另外四篇则分别阐释“四个全面”中一个“全面”。这样构成一个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文章系列,全景式、立体式地展现“四个全面”的内涵外延、时代意义和指导地位。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考察江苏时提出了“四个全面”思想。“四个全面”植根于中国全面改革实际,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是实现中国梦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支撑,是指引中国奋勇前进的灯塔和航标。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四个全面”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当今中国的时代哲学。

  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时代接力棒,开启了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航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艘中国梦航船往什么方向去?采取什么方式航行?要到达什么地方?这么一系列的战略问题构成了“四个全面”所要回答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既包罗万象,又重点突出,既注重整体规划,又牵住“牛鼻子”,体现了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特征。问题是时代的回声。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四个全面”是为解决中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提出来,是基于中国现实发展需要而提出来,是顺应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而提出来,是一套治国理政的系统集成。因此,它奠定在坚实的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强大的号召力。

  同时,马克思又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一语道出了哲学的功能、使命和活力,全部就在于指导实践。“四个全面”不是语言的堆积和整合,不是漂亮空洞的口号,而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和真刀真枪的理论武器。它不是要制造一段“藏之名山、传其后人”的哲学佳话,而是有的放矢推动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四个全面”在根本上是实践的,是要改革和发展中国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波澜壮阔的历程,一个基本经验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哲学创新和理论创新。“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这样的定位清晰地表明,“四个全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哲学和政治哲学,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哲学和政治哲学。由此,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得到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筑牢了思想灵魂。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角度看,进入21世纪后,西方国家治理思潮中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一度让人感到无所适从。中国“四个全面”的理论概括和哲学总结,无疑是西方治理思潮有力回答和有效镜鉴。因此,“四个全面”具有普适价值和意义。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四个全面”是习近平理论思维和哲学思维的产物,恩格斯的名言是对习近平“四个全面”的最好注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使中国站立在世界最高峰,而“四个全面”就是中国追梦的时代哲学。(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谢逸飞)


责任编辑:褚津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