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首次上调。发改委宣布,2月8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00元,调整后,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均价分别为9380元/吨和8530元/吨,分别上调3.30%和3.65%。其中,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均价每升分别提高0.22元和0.26元,重回历史高点。(2月8日《新京报》)
熟悉发改委涨价逻辑的公众,对本次油价上调应该不会感到奇怪。和前些次一样,此番油价上涨再度受到了很多人的抱怨,“涨多跌少”、“涨快跌慢”的声音再度响起,对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两桶油”垄断的质疑,也充斥着网络平台。
然而,一些所谓能源专家却第一时间纷纷表示,油价的上调对CPI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我国成品油价格占CPI比重仅为0.1%左右;甚至还有专家认为公众应该感谢油价上涨,因为“现在CPI已经明显下滑,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CPI,油价上涨有利于维持一定的CPI”。
没错,油价上涨对CPI的直接影响的确很低,甚至可以说是零,因为CPI的构成样本里甚至没有油价这一项。但是,专家们不应该混淆概念,无视基本常识,那就是:几乎所有生活用品的价格,都与能源价格息息相关。发改委一边允许油价上涨,一边又去约谈其他企业限制涨价,这本身就不符合逻辑。油价上涨的成本,不可能都由企业利润来对冲,因此,油价上涨对CPI的间接影响堪称巨大,特别是对制造业、运输业以及食品等行业成本增加的影响不言而喻。
尤其是,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着很大的下行风险,实体经济压力沉重,油价上涨无异于又增添了一根新的稻草,对整个经济的运行、企业的经营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只要不是“涨时讲接轨,降时讲国情”,而是可预见的、透明的油价上调,公众其实是可以接受的;只不过,有些“专家”不应该无视公众为应对油价上涨而承担的各种压力。油价上涨让“两桶油”收获颇丰,同时也必然会让社会公众承担代价,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涨就涨吧,还要替公众说没有影响,这不仅是画蛇添足,也是对公众不满情绪的煽风点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