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
请客,是一种礼仪,也表达一种心意。亲朋好友凑在一起,吃个饭,热闹一番。人与人之间互相请客不仅现在有,在过去的年代也有,但是请客的质和量却有相当大的差距。
1974年底本人到江西省宁都县琳池垦殖场农场参加劳动,同我一起参加劳动的大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白天体力付出大,到了晚上肚子咕噜咕噜响,没办法只能是硬挺。但有时候大伙儿也会想想其它办法:有的人到水塘里去钓甲鱼(那时甲鱼多),有的人休息日去挖泥鳅,获得“战利品”后用小锅小灶弄好,再叫炊事员开门到食堂买几钵剩饭,算是集多人之力,来请大家一起美美的加个餐。一些有酒量的年轻人用酒来聚聊,当时场里供应酒,最便宜的番薯渣做的酒0.6元一斤,打上一斤酒请上几个人喝,没有下酒的菜,就夹上块面粉做的腐豆腐,边喝边聊,番薯渣酒呛喉,但也算是不错的“酒宴”。
记得有年冬天,县里召开四级干部会,农场所有的生产队长才能荣幸参加。有个队的生产队长去开会时带上了一只大瓷杯,当时大伙儿都奇怪,不知他要干嘛。过了三天回来后,晚上开饭前他悄悄告诉我,让我带上饭到他房间去。等我打好饭菜到了他房间,只见一个烂脸盆生着火炭,边上放了那只大瓷杯,大瓷杯冒着热气,一股肉菜香味儿充溢了整个房间。闻着那股香味,我赶快挤坐在火炭旁,该生产队长对我们说,“这次开会吃完饭后餐餐打扫战场,好不容易扫到这一瓷杯,大家不要客气,尝一尝”。瓷杯里面肉少,只有几块肥猪肉,其它都是菜和汤,但是油水足,很能解馋,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大伙吃得津津有味,一钵饭吃完,奔跑到食堂再加一钵。当年吃起那剩菜犹如山珍海味,现在想起来还回味无穷,真是感谢那位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农工开始结婚了,结婚就要举行仪式,所谓的仪式大都是开个茶花会,到场里买些特批的花生,到商店买点硬棒棒的糖,大家在一起凑个热闹,没有喜酒喝,请大家吃点花生和喜糖也算大婚告成。当时农工的工资很低,参加婚礼给的红包也少,固定在1元钱,也有些关系特别好的会送上2元,送2元的会被邀请吃餐饭,为了吃这餐喜饭,甚至还有不少中午不吃饭专等晚上开席的人。
改革开放后,琳池垦殖场下属农场开始实行土地承包制,下属林场和工厂实行计件工资制,农工的收入开始多起来了,加之市场逐渐放开,鸡鸭鱼肉等在市场也可以买到,尤其是自己可以饲养,请好友聚一聚有了底气,请客的次数也多了起来。今天这家杀个猪,明天那家杀个鹅,都会叫上些朋友聚餐,营造气氛,增加感情。再后来,婚礼也隆重了些,请参加婚礼者喝喜酒成了常态,但酒桌上往往是吃个精光,连汤水都不剩。
随着改革的深入,温饱已经不是问题,“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时半干半稀”成了历史。再后来,餐桌上顿顿有了肉,不仅是猪、牛、羊肉,海鲜、海产等也进入普通百姓餐桌,食品供应越来越丰富,不论是天涯还是海角,来自天南海北的食品随处可见随处可买。
如今,请客就像是吃个快餐那么简单,想请就请,想什么时候请就什么时候请,可以请到家里来,也可以到餐馆定餐,而且不用出门,只要拿起手机,中餐、西餐、自助餐、包厢任你选,有多少人点多少菜,既方便又丰盛。现今的人们聚餐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于吃饱吃好,更多的是图个热闹,互相交流,增强情感。
想当年一起在垦殖场农场参加劳动的小伙子、小姑娘,如今都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不少人居住在赣州市区,退休在家闲来无事,常常也会聚一聚。今天你请,明天他请,聚餐成了联络的一种方式,叙叙旧,聊聊天,回忆之前,对比现在,憧憬美好的未来,个个人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享受着美好幸福的生活。
几十年过去,请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娱乐。从请客的升华中感受祖国的变化,也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滋味。(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罗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