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
前几天,国家发改委正式对《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作出批复,同意建设6号线、7号线、8号线及S1号线等4个项目。S1号线起点与苏州3号线终点站夷亭路站衔接,终点与上海11号线延伸线花桥站衔接。这意味着,苏州与上海的轨道交通实现无缝对接。
无论去上海“魔都”购物,还是去苏州“天堂”游玩,不用开车,不用高铁,一条地铁就能搞定。而最方便的,当属处在两地中间的昆山,向东、向西都能在半小时内到达。以前即使是去邻镇的姑姑家,也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而现在能有这样的便捷,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记得小时候,每次去二姑家里,阿婆都是用背蒌背着我去。在阿婆的背蒌里,摇摇晃晃就会睡着。醒来问一声:“阿婆,要到了吗?”每次回答都是快了快了。可睡着后再醒来,依然还在路上。
到了七八岁的样子,阿婆背不动我了。父亲立下规矩:以后再跟阿婆出门,再累都要自己走,不能让阿婆背和抱。那年冬天,我穿着父亲给我新买的鞋,跟阿婆再去二姑家,走了不知道多少路,在天黑前才赶到。晚上阿婆给我洗脚的时候,发现脚上一个大大的“水泡”。阿婆心疼我,说回家我背你。我不肯,怕被父亲知道,后来姑父摇着小船走水路,把我们送回了家。
再长大些,路也修得好些了,我也学会了骑自行车。阿婆若有事要跟二姑说,都是我这个“小跑腿”替她去转告。半小时的路程,路上哼哼几首歌差不多到了。今年春节,姑父在父母那喝了点酒,我负责送他回去,十分钟就送到家。
1995年去上海上学。虽说上海离昆山不远,但从家到学校差不多要四个小时的路程。那时候一直坐着三块钱的“徐闵线”,到锦江乐园站下车,再坐地铁一号线到火车站,然后坐大巴回家。现在,地铁一号钱的锦江乐园站已经没有,而当初上海地铁一号线,也延伸得越来越长,中转的车站也越来越多。现在想想,如果还在上海读书,我只需要从徐家汇坐地铁11号线,就能到家。
这40年的变化,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从泥泞小路,到能骑自行车的石子路;从能平稳开车的水泥路到柏油路,从高架到高铁……打通区域之间的路,出行越来越方便,回家的路也越来越近,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神州巨变的生动缩影。
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在杨浦大桥上望着改革开放大潮激荡下的新上海,兴奋地说道:“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令他激动的,不仅仅是上海浦东笔直的道路、林立的高楼,还有改革开放后修起的路、建立的桥。这些路和桥,连起来的,正是老百姓出行的一条条便道,通向千千万万的家庭。改革开放的变化在哪里,就在一条条回家的路上。(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