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评论 > 图片头条 >>  正文

弄潮互联网也能出英雄

发稿时间:2015-05-10 10:1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陈澹宁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近日变动人事,年轻一代全面接手管理。马云曾谈到,阿里巴巴管理层中80后占一半多,员工中90后达数千名之多。互联网浪潮兴起之初,是青年一代嗅到了先机,而今他们又一次眺到了未来的浪尖:曾经被解读为“堕落的一代”的80后、曾经被嘲笑为“杀马特”的90后,乃至仍被嫌弃为“熊孩子”的00后,已经次第在互联网浪潮中引起欢呼。

  最近,因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到来,加上月初的“五四”纪念活动,青年人胸中的英雄情愫在生长。但时代变了,今天没有夺我家园的侵略者,青年也没有抛颅洒血的机会,英雄梦想怎么实现?

  百年前的另一个新世纪初,也有一群“80后”、“90后”、“00后”崭露头角。1915年,辛亥革命结束已四年,但中国的变革仅仅露了个尖角。这一年,陈独秀(1879年生)创办了《新青年》,高呼文学革命;李大钊(1889年生)书写了《警告全国父老书》,抗议日本“二十一条”,初试锋芒;鲁迅(1881年生)正在绍兴会馆里抄写墓碑,思考着铁屋里呐喊的命题,酝酿着《狂人日记》。与此同时,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90后”毛泽东(1893年生)成为《新青年》的铁杆粉丝,他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学校墙上贴出了征友启示,寻觅“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而身为“00后”的邓小平(1904年生)还在读小学,五年后他便将赴法勤工俭学,在那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两个时代相差百年,都是青年站在时代浪尖绝非偶然。20世纪初,中国遭遇的是民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列强侵侮、军阀割据,中国急需青春之热血来脱离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21世纪初,中国面对的是人类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科技突破日新月异、网络浪潮席卷全球,中国急需青春之力量来迎接创新挑战、引领人类变革。时势造英雄,两个世纪初的青年人都在大历史的变革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机遇。

  历史的必然性不止于此,两代青年所相似的,不仅仅是他们同样地顺应了时势,更在于他们有着类似的思索。确实,一边是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一边是文明昌盛的新中国;一个是科技落后的后农业时代,一个是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外部环境截然不同,两代青年人选择的道路又同在哪儿呢?今日所有青年人都在思索“互联网”是什么,而他们百年前的前辈所思索的则是“中国革命”是什么。

  互联网是什么?一段视频记录了马云早年的经历,当年的他来到政府部门推广“中国黄页”,但办公室领导对于新生的互联网却一无所知。二十年弹指一挥间,马云如今已将阿里巴巴打造成连接千万企业与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打通电商、金融、物流、数据等整条商业链的互联网平台。马云发表过许多有关互联网的观点,但或许当年他最朴素的解释才是大道至简的解读——互联网就是将原子式的个体联合在一起,打破藩篱、匹配供需、互通有无、共享协作。

  若以此角度理解联网,那将中国革命比作一场“聚合”亦不为过。今日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中原子式的小个人、小企业需要一个纽带互相联系起来,而20世纪初的中国也正面临着类似但是更加严峻的困境。“一盘散沙”是孙中山先生对当时中国弊病根源的描述: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兵戈频仍的军阀割据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族封建导致基层涣散,人民处于无组织状态,弱小的国家能力无法联合群力抵御外侵。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重塑了基层,用毛泽东的话便是把涣散的群众“团结起来”,最终让一度岌岌可危的民族爆发出伟力,重获新生。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认为互联网与中国革命进行着类似的社会改造:打破藩篱、联合大众,改造原子式的社会组织。

  投身于互联网的青年人也深刻地改造了自己。作为互联网的主力军,青年人在“微博”上传递信息、弘扬正义,在“知乎”上共享知识、交流意见,在点评网上分享体验、推荐佳品,互联网上的青年人是一群热衷于共享资源、互相信任的人。一百年前的众多80后、90后树立起救国救民的理想;今天的80后、90后为互联网一代,这一代青年流淌着互联网的血脉,他们借助互联网找到了服务国家和大众利益、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独特的机遇。对于百年前的有志青年,这个机遇是民主革命与民族解放,对于百年后的有志青年,这个机遇则是互联网革命。一百年前抓住机遇的革命青年里诞生了鲁迅、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一百年后的抓住机遇的青年里也必将诞生出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伟大人物。(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陈澹宁)

责任编辑:贾元熙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