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一年暑假时。青少年暑假安全问题,最痛心的莫过于溺水。据统计,溺水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头号“大敌”。由于南方大部分地方受强降雨的影响,山塘、湖泊、河流、水库等地的水位高涨,水情复杂,加上天气越来越炎热,溺水事件进入易发期和高发期。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严防学生溺水工作,以父母之心全力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健康成长,要切实增强防溺水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要扛起家庭监护责任。暑假期间,青少年在家里的时间较多,家长作为青少年的监护人,应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绷紧防溺水这根弦,尽到监管责任,确保青少年安全。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家长对青少年的监管意识比较弱,尤其是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看护,监管力度较弱,容易出现监管的漏洞。在青少年外出前,家长一定要确保“四知”,即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坚决避免青少年长时间脱离安全监护,确保青少年假期安全。
要扛起学校教育责任。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防溺水意识,让青少年掌握溺水自救知识,以及发现他人溺水后正确的施救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相关游泳课程,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溺水悲剧频发的背后,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就是大多数青少年属于“旱鸭子”。就此而言,防溺水不仅要让青少年具备最起码的“懂水性”技能,而且还应创造一个“下水”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要强化游泳技能教育培训,为生命的保障多设置一条“保险带”。同时,学校要定期进行家访,充分利用暑期家访、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加强家校沟通,督促家长切实履行好监管的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开展预防青少年学生溺水攻坚行动,加强专项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溺水措施落实落细。
要扛起社会管控责任。防溺水工作不单单是家庭、学校的事情,各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加大公共投入,多方发力、多管齐下拔掉青少年成长路上的“拦路虎”。在重点领域要多设立醒目防溺水安全警示牌,及时检查、修缮河湖渠边围挡、栏杆等安全防护设施,要充分利用高新科技,建设防溺水监管预警平台,在源头上做好管控。相关单位或社区也可以组织志愿者暑假在河湖渠边加强巡查,及时劝阻青少年不要在危险水域玩耍,及时发现溺水,及时予以施救。同时,要完善体育场馆的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模式加快建设一批游泳场馆,让青少年在安全的环境中戏水游玩。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青少年健康、平安、快乐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要把青少年防溺水工作抓牢抓实抓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实现联防联控,形成全方位的合力,共同筑牢防溺水安全网,全力守护青少年生命健康。(胡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