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杭州亚运会既展示了中国的硬件水平,也是感知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平台。杭州亚运会期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遴选65名小语种志愿者,奔赴杭州、宁波、绍兴等六座城市的20多个岗位上,向来自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提供多语种翻译服务。同时选派思政课专职教师作为理论导师深入一线,探索通过参与大型主场外交志愿服务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协同机制,让青年在语言志愿服务“大思政课”中增进对中国自信的深刻体悟。
一、杭州亚运会是上好语言志愿服务“大思政课”的优势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杭州亚运会作为中国主场外交的重要场合,在创新对外宣传展示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展示中华文明、谱写当代华章。
杭州亚运会,让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共享体育盛宴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现中国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极佳窗口。“心心相融,@未来”的杭州亚运会口号,寄托着面向未来、共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也见证了今天的中国体育,不再自我设限,而是勇于超越,更加注重体育精神。心态的变化,折射出中国体育理念的革新,更展现出大国的自信与风范。备受瞩目的开幕式点火仪式上,由超1亿名“数字火炬手”化身的“数字人”首次采用零碳甲醇燃料点燃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理念,更见证了中国战略科技力量的自信与巨大进步。
亚运会作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也是向亚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平台。杭州亚运会“江南忆”组合“琮琮”“莲莲”“宸宸”,将良渚古城、西湖和京杭大运河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打造成融合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元素的创新形象,以这种鲜明的中国气派和深刻的世界表达讲述华夏五千年良渚文明,千年宋韵文化和浙江厚重悠长的本土文脉。作为亚运会会徽的“潮涌”,承载着钱塘江大潮的丰厚历史底蕴,绿水青山展示了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质,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取意于《富春山居图》中的山水形态,以这种独特的视角去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智慧与文化韵味,使世界不断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高度自信和全球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杭州亚运会作为中国主场外交的重要场合,其中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用融通中外的话语,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改革开放的发展故事传承好,进一步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这也与外语院校在国际传播工作中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使命高度契合。“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上好语言志愿服务“大思政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要求我们擅于把握和利用好这一极佳优势平台,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和中国发展的自信底色。
二、杭州亚运会为上好语言志愿服务“大思政课”提供丰富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杭州亚运会作为展示大国形象的一个历史机遇、国际舞台,自申办以来,中国认真履行承诺,全力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同亚奥理事会和各国各地区代表团共同努力,为世界呈现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善用亚运会提供的宝贵财富更好地赋能“大思政课”,引领青年学生感悟亚运精神、深化爱国情怀,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是我们上好语言志愿服务“大思政课”的旨归所在。
要深入讲好亚运会见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故事。过去几十年,亚洲地区总体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就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三十多年间中国三办亚运会的发展历程,正是这一快速发展奇迹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上好语言志愿服务“大思政课”,要擅于借助在家门口举办盛会的契机,引导学生立足国情、展望世界,在国际视角的对比中去感受伟大祖国不可阻挡的复兴之势。
要深入讲好亚运会中的文化故事,特别是中华文明的故事。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有国有史传承至今,亚运会设置了诸多富有亚洲特色的比赛项目,为体育和文化交相辉映提供了舞台,也为亚洲文明和中华文明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极佳机会。上好语言志愿服务“大思政课”,要深入挖掘杭州亚运会承载的丰厚文化内涵,推动学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增强文明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要借助杭州举办亚运会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作为亚运会的主办地,浙江坚持改革开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好语言志愿服务“大思政课”,要擅于帮助学生从身边小切口中去发掘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进而从现代化的世界叙事中把握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再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传播出去,实现“大思政课”与社会发展同步、与时代航向同行、与青年使命同频。
三、积极探索上好语言志愿服务“大思政课”的科学有效模式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同时深入剖析理论对现实生活的解释力。能否找准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点,做到将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关系到思政课能否真正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大思政课”就是要善用“大”的资源、汇聚“大”的合力,通过把思政课堂搬到更多现实场景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进一步明理增信。作为外语院校,谋划办好“大思政课”,要立足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学校中外人文交流使命和思政课的实践性要求,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外语人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聚焦围绕培养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人才这一使命,外语院校上好“大思政课”,要擅于用好亚运会等主场外交宝贵契机,选取贴合学生专业特点的独特视角和方式方法讲活思政课,引导学生在参与盛事的过程中,自觉与国家和民族同奋进、共发展。
在杭州亚运会上,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俄语、韩语等8个语种专业的65名志愿者,赛会期间全程为浙江省部分出入境管理岗位、亚运场馆内以及社会面发生的涉外案事件处置提供语言志愿服务,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优秀的翻译成果,服务赛事、奉献社会、提升自己。北二外依托为杭州亚运会提供语言志愿服务,组织思政课教师到学生志愿服务所在地为学生现场讲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将思政课堂搬到社会大课堂,同时又组织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走进思政课堂,跟在校学生分享志愿服务中的感受,既能发挥思政课优势深入挖掘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刻内涵,更好体现实践育人的资源优势;也能为外语院校上好思政课提供更加鲜活的丰富素材和生动案例。上好亚运会语言志愿服务“大思政课”,高度契合了外语院校学生专业学习特色,在润物无声中增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更形象生动地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可以说,把思政课堂搬到国家主场外交的重要场合现场,有效推动志愿服务与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度融合,不仅在课堂上用严谨的理论逻辑来讲道理,也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用学生的体悟来升华对道理的诠释和理解,引导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涵养了学生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家国情怀和自信力量。(作者:贾庆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