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理论 >> 正文

大力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发稿时间:2019-04-20 13:21:00 作者:吴昊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吴昊 重庆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三年来,网信事业蓬勃发展,网信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了更多获得感。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在网信事业发展的春风中也蓬勃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期,火爆的“青春,为祖国歌唱”网络拉歌活动在全国各高校唱响,成为网上的一道风景。“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持续开展,一大批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活跃在网上。各高校新媒体平台不断释放强大宣传能量,形成了立体多样、交叉融合的校园传播体系。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自发传播先进文化,展示当代大学生的朝气,成为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的生力军。总体看来,校园网络正能量不断壮大,师生网络文明素养日益提高,原创网络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校园网络空间持续保持清朗。

  网络信息技术还在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建设的任务还在不断增加,“不日新者必日退。”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高校师生既是网络新媒体的受众,也是改善网络生态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大力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一、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甚至是“心头之患”。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尤其是意识形态安全形势,必须首先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随时警惕境内外敌对势力借网络安全、网络自由之名,利用各种敏感时间节点对我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要打赢这场网络意识形态的斗争,首要的就是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能否做好新形势下的网络工作,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政治问题。当前,互联网是大学生无法离开的生活学习环境,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热点问题呈现出极高的关注度,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辨别能力,很容易被互联网上形形色色的观点和碎片化的信息所困惑。而政治热点问题往往是互联网上信息传播的聚焦点和催生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诱发点。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防、堵、管”的手段“治标”是无济于事的。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加强对政治热点问题的理论阐释,大力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六个下功夫”为着力点,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和“四个正确认识”,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要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加强开展防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习惯。要把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国家安全教育中统筹推进,加强理想信仰教育,培养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大学生在网上网下始终旗帜鲜明维护国家利益。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是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底线思维,必须打牢这个基础。

  二、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

  网络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而广大高校师生则是网民中的精英群体,理应在网络文明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理应成为有理性、守法纪的网络公民,理应构建和谐、文明的网络人文社区。当前,网络氛围总体上看积极健康,向上向好,主要表现在“围观吐槽”的少了,“暖心点赞”的多了,传播谣言的少了,崇德向善的多了,但我们也应看到,“人肉搜索”“恶言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时有发生,低俗媚俗、拜金主义的网络恶瘤还沉渣泛起。当前高校网络环境中也存在着一些情绪发泄和非理性声音。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要继续大兴网络文明之风,以“网络文明进校园”活动为抓手长期开展下去,结合文明校园建设,不断挖掘和培育好办法,形成网络文明教育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师生网上言行“一票否决”制,鼓励师生自觉养成文明的网络行为,使用文明的网络语言,遵守基本的网络规范,主动倡导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形成向上向善的网络文明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着力创作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

  网络内容建设是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能否创作出优秀的网络产品,则关系到网络内容建设的成败。互联网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化类型,要适应新形势发展,就必须抓好网络文化作品的创新,而在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等诸方面中,内容创新是最根本的。要想赢得广大网民,最关键的还是创作出在内容上有深度、感情上有温度的网络名篇佳作,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百姓故事,讲好身边故事,弘扬网络正能量。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95后”“00后”,其成长历程和互联网进入我国的发展历程大致重合,可以算作是典型的“数字时代原住民”。他们更习惯于可视化、图解、动漫等传播形式,因此,要想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中赢得主动,就需要使得我们创作的网络产品更加贴合广大师生的接受特点和需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既要坚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要充分利用微动漫、微视频、微电影、微课堂、微公益、微广告等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微”作品形式,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传播和浅阅读的特点,注重标题的凝练性、内容的故事性、语言的感染性、阅读的便捷性,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点击的愉悦感和接受度,并通过多形式加工、多终端适配、多形态传播,持续占据网络影响力的制高点。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崭新事业,我们要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积极推进“三全育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网络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