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理论 >> 正文

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发稿时间:2017-10-16 19:18:00 作者:程冠军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程冠军 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中国共产党还要实现一个伟大转变,这就是要实现从管理型执政党到治理型执政党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治理现代化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治理现代化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党正在推进和实现三大治理的现代化即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治理现代化、全球治理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治理现代化。治理现代化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当代中国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贡献的具有全球意义的中国方案。

  着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标志着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正决心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也标志着治理现代化已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目标追求。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起全面改革总动员,出台了60项改革任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30多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模式相比,全面深化改革更加系统、协同、科学和全面。“治理”一词在《决定》中出现了24次之多。特别是《决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正是实现从管理到治理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所在。只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才能从管理走向治理,只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要把不该管、不能管的交给企业、社会和市场,一切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也是建设现代化的政府的必由之路。

  治理的前提是法治,治理最高目标是善治。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善治”一词的出现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今日中国走向善治。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配套出台了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意味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这就是要通过治理现代化的手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中国伴随现代化的进程走向善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的两翼和双轮,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翼和双轮。有了“两翼”和“双轮”做支撑,党中央配套措施密集推出和实施。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四大板块”,设立和建设雄安新区,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治理,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设立巡回法庭、推进监察体制改革等等,使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

  着力推进党的治理现代化

  党的治理现代化即执政党治理现代化。党的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没有一个现代化的执政党就不可能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这样一个核心力量,不仅社会主义事业不能胜利,也不会有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是一党执政。在一党执政的政治环境下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巨大考验。对于这个考验,我们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四自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长期执政的利器和法宝。如何才能提高“四自能力”,这就是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推进党的治理现代化,从而实现从管理型执政党到治理型执政党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拳反腐,铁腕治吏,通过打虎、拍蝇、猎狐等一系列反腐组合拳实现了“不敢腐”。为了实现“不能腐”,中央修订和制定了一系列的预防腐败的党内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等等,5年来中央共出台或修订近80部党内法规,扎紧了制度的笼子,真正实现了“不能腐”。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是法治化。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谋求和实现了“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在建立健全党内法规的同时,不断加强廉政教育,加强官德建设,以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教育党员干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正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持续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而且使我们这个党更加开放和包容,更加贴近群众,更易于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五年来,党中央着力构建了“不想腐”的廉政和党风教育机制,强化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使党风、政风、社风出现了空前好转。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进一步部署和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亮核心、定制度、抓基础,是一次全面从严治党的再动员,彰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全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法规更加健全、制度更加完善、体系更加科学,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

  虽然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虽然一个不敢腐、不能服、不想腐的预防腐败机制正在形成,但是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斗争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指出的,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下最大气力解决腐败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构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的科学的党建体系。随着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不仅执政党的自身管理要向治理转变,而且执政党的执政方式也要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的科学的党建体系,这个科学体系也是一个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党的治理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这个成功实践也创造了世界执政党治理现代化的成功范例。

  着力推进全球治理现代化

  全球治理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条件下对全球政治事务进行共同管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60多次阐释“命运共同体”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作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全球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为内涵、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路径,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使中国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成为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参与和推进全球治理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着力打造了一个现代化的全球治理新模式。

  从中国梦到世界大同。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唤起中华儿女共同奋起。中国梦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发达的中国。同时,把中国梦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梦想连在一起,以中国梦为纽带携手各国人民一道追求世界大同。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法国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及其世界意义: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做贡献。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尽己所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讲坛上再次向世界发声: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构建经济发展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个总目标,首先要构建经济发展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是以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21世纪亚洲和欧洲以及广大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重大机遇,是构建经济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共赢之路、互惠互利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推进的“一带一路”目的就是“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在“一带一路”的大框架下,我国发起成立了亚投行就是这样一个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平台。习近平主席在亚投行开业致辞中指出,亚投行要“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思想观念的改变之外还需要我们运用好互联网这个利器,实现政府与民众的良好沟通和良性互动。作为全球化引擎的互联网,更是我们利用网络空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阔平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治理,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到深圳视察时就专门视察了腾讯公司。中国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词中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在2015年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在2016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在电视讲话中指出:“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的治理现代化思想源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襟。治理现代化即以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善治之目标。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是治理,手段是现代化,目标是善治。与传统的管理相比,治理呈现出多元、包容、参与、互动、共治等五个特征,同时,要想通过治理实现善治,仅有这五个特征还不够,还要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就是法治和现代化,也可以说法治和现代化就是推动治理走向善治的两个轮子。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作为一个执政党,要想谋求长期执政,务必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最终实现善治之目标。国家治理是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新命题,然而,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国家治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与之息息相关的还有两大治理,即执政党治理和全球治理。国家治理、执政党治理、全球治理是治理现代化的“三驾马车”,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根据中国发展目标的阶段性特征,审时度势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六中全会先后完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十八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探索和着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治理现代化、全球治理现代化,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推进“四个伟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提供了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