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2日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理由是政府债务增加导致财政疲软。穆迪还称,下调中国评级展望反映了资本流出导致外汇储备减少,中国落实改革的能力也存在不确定性。对此,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20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自信地表示,我们并不是特别care它那个评级。楼部长这一霸气侧漏的回应充分彰显出了中国作为国际大国的非凡气魄。实际上,中国的确也拥有“不care”的底气。
首先,“中国不care”的底气源于对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信心。过去一年,虽然中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但中国经济增长仍达到6.9%,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虽然和过去动辄两位数的增速相比,6.9%的增速“相形见绌”,但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表述的那样,这一成绩是在中国经济总量超过60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因此,6.9%的经济增速可谓“含金量”十足。虽然短期内,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三期叠加”的局面难以改变,但随着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有望进一步加快,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双引擎”将逐渐形成,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这也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时一事上中国经济发展会有波动,但长远看浩荡东风,中国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其次,“中国不care”的底气来自对中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自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政府在宏观调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业已建立起十足的自信。正因如此,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政府创造性地提出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破解经济转型难题。去年,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更是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平衡了经济增速和结构转换之间的矛盾。至于穆迪提到的,中国政府债务增加将导致财政疲软和中国落实改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事实上,中国政府自去年3月份开始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地方债置换工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3.2万亿元,降低利息负担约2000亿元,极大地减轻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合理地释放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李克强总理更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中央财政将安排一千亿元人民币支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为例明确表达加快改革步伐的决心。
最后,“中国不care的”底气基于对市场客观看待评级事件的判断。对于此次降级事件,市场上并没有因此使得和中国主权债信相关的指标发生变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比如离岸人民币汇率不降反升。国际上也并没有采取其他行动,比如对中国进行做空。这表明穆迪的评级结果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但绝不是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一国经济基本面的好坏和由此决定的主权信用实际情况才是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关键因素。从长期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中国良好的主权信用已得到国际公认,这个大趋势并没有转变。因此,市场必然会客观看待评级事件。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合理有效的宏观调控下,中国经济将保持健康持续发展,中国良好的主权信用将继续得到充分保障,中国当然有十足的底气不是特别care它那个评级!
(金殿臣 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