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严三实”,坚持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服务群众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使“三严三实”内修于心,外践于行,将“三严三实”作为心中的标尺、行动的准绳。
坚定信念、引领方向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作为青年人,要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树立榜样、形成感召力,高扬理想信念的伟大旗帜。一是要志存高远。青年人要自觉把个人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辩证统一起来,始终保持对共产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不改初衷、不懈坚守、不变承诺,拧紧思想“总开关”,点亮我们人生的指路明灯。二是要对党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青年人才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讲党性,自觉站在党的立场上想问题,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的方针,主动落实党的要求,完成党布置的任务。三是要厚德载物。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青年干部的选拔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明确提出“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不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作为青年人才,我们服务群众的工作性质,必须重人品、讲道德。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把立德、修德、践德作为终生课题。
心系群众、爱岗敬业
立足基层岗位、从事群众工作,农村有什么需求,群众有什么需求,我们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努力使我们成为联系政府和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我们必须做到心系广大群众,坚持以群众利益为本,深深植根基层,充分依靠农村,增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凝聚力和对党的向心力。一是群众需求什么要知道。经济社会在发展,农村群体在变化。要通过自己的工作手段,建立与农村群众流动、分布特点相适应,覆盖广泛、运行有效、充满活力的组织和工作体系,真正把最广大的群众利益需要反映在我们的眼前。二是群众想什么能交流。要经常深入群众,真正与群众交心交友,搞清楚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对党和政府有什么呼声和诉求,把广大农村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政中心工作上来,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农村中去,架设起一座“连心桥”。三是群众有需求能满足。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发挥组织优势,调动社会资源,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使我们这些扎根农村的青年人才成为群众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四是群众提意见能改正。不要以“大学生”的姿态做事情,而要甘于做“小学生”,真心拜群众为师,正视群众的实际情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认真倾听,广为纳谏,从中梳理群众的需求,找准服务的突破口,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严以修身,遵纪守法
规矩纪律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底线”,我们需要始终对组织常怀感恩之心、对权力常怀敬畏之心,做到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一是要摆正个人位置。每一名青年、干部都要树立正确权力观,处理好个人同群众的关系、同组织的关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为群众服务的义务、为党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必须坚持用权为民,以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追求。二是要严守组织原则。村官群体是一个有共同目标、按原则组织起来的组织。每位大学生村官在其中都有责任、有权利、有影响,我们不是一团散沙,我们也不能变成自由分子,每一个扎根农村的青年人才都要把自己当成组织的一分子,有组织观念,讲组织责任,守组织纪律。三是要培养法治思维。全面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式的一次深刻革命,对我们而言也迫切需要改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式。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穿到在农村工作的全过程,筑牢依法用权的屏障。(孙靖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