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理论 >> 正文

农村基层党建要抓好“领头雁”

发稿时间:2015-06-09 14:29:00 作者:郑端端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5日至6日在杭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问题导向、抓好责任落实、加大保障力度,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水平,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保证。(6月7日 新华网)

  基层党组织扎根基层、直面群众,肩负着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的直接责任。但是农村地区情况复杂多样,又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宗派、家族思想严重,选举村组班子往往出现“轮流坐庄”、“内部商量”、不民主等现象;有的村组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安于现状,面对贫困落后束手无策,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选人不优、把关不严,甚至消极应付、敷衍塞责;一些基层党组织班子带头人能力不强,不懂政策法规,瞎指挥,发展方向不对路,发展路子不清晰,使党的正确主张难以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如此种种不仅让群众伤心流泪,更严重影响党委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尚贤者,政之本也。”可以说,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水平和成效。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对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农村基层党建离不开“领头雁”,要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关键少数”,以“选”为立足点,让能力强、威信高的党员挑大梁;以“派”为突破点,让素质高、干劲大的党员担重任;以“育”为关键点,让服务好、能干事的书记履职尽责;以“管”为落脚点,让会干事、出成果的书记有动力、监督好,不断选好配强管好“领头雁”,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以“选”为立足点。“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一个村“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高低、能力强弱,决定了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和谐水平。因此,选好村“两委”班子,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要选好、找准农村“当家人”,就要把那些符合条件的农村致富能人、热心人、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人才、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选拔出来,充实到党员队伍中;推选责任心强、威望高、有市场经济头脑、熟悉农村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的党员干部为支部书记,把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好,让群众心中的“当家人”带领群众发展农村、建设农村、富裕农村。

  以“派”为突破点。习近平说:“党员干部要做人民群众服务的带头人,做人民群众信赖、尊敬的贴心人。”选派“第一书记”要立足于“精”,既要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中选,也要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中选,还要从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优先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单位骨干,到艰苦边远地区、软弱涣散党组织中任“第一书记”,以先进思想和技术为引领,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扎下根子,安定心神,端正态度,不搞“假大空”,要实打实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让农村基层党建强起来,用扎扎实实的成绩,赢得群众的拥护与爱戴。

  以“育”为关键点。“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面临新的形势新任务,有些农村基层干部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群众观念和工作作风与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要求不相适应等等,致使地方经济发展不快,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因此,要不断给农村基层“领头雁”充电,加油。一方面,加强对群众观念、群众工作方法和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党员干部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民主和法制观念,在处理群众工作、完成任务、解决各类问题时,都能严格依法办事,切忌一刀切和瞎指挥。另一方面,强化业务培训、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不断开拓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视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引导基层干部在带领群众发展农业和农业经济中,善于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

  以“管”为落脚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干部虽然不是“官”,但权力不小。这支队伍是否勤政廉洁,事关党在基层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制,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农村(社区)村(居)务公开,加强农村(社区)干部工作监督。制度之“笼”造起来了,更要落实好、执行好、监督好,适应农村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努力加以完善,因时、因地制宜地细化“小微权力”管理措施、强化监督和责任追究,进一步发挥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村风民风。(郑端端) 

责任编辑:褚津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