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8日 第38期
PX词条捍卫战中展现出的青年责任与担当
PX词条被篡改为“剧毒” 清华化工学生反击

 

  4月2日下午,清华大学化工系大二学生王润佳惊讶地发现,百度百科词条中对PX的解释内容竟是“剧毒”。原来,3月30日,茂名反PX游行事件发生当天的凌晨00:09,网友@幻想书生wjc悄然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两个字的改变成了“词条保卫战”的导火索。自此之后,先后有网友多次对恶意篡改行为进行客观的更正,但连续几次都被人改回了“剧毒”。

 

  “这些人怎么能不顾科学常识?”王润佳决定用所学知识科学解释PX词条,并采用各种方式号召同学们来宣传PX知识。随后,王润佳将自己在大学生中广泛使用的某社交网站上的头像改成了对二甲苯(PX)的化学式。还在人人网上建相册、传截图,号召同学们参与。看到王润佳的相册后,化工系大四学生蔡达理也参与修改了词条,并在修改原因中写道:“清华化工系今日誓死守卫词条”。此言一出,清华化工系的学子群起响应。“跟他们坚持到底!”化工系大三学生张睿每隔一两个小时就会刷新一下词条,随时准备“应战”。

 

  不仅如此,清华化工学子捍卫PX低毒属性真相的战场拓展到了各大网站。清华化工系和化学系学生邓耿、徐克、白如冰等积极参与百度、人人、知乎等网站的解疑释惑,迎来众多网民的点赞。  【详细】

 

是什么让PX寸步难行?

 

  在国外,PX项目确实不像在我国这样遭遇居民的集体抵制,有些项目甚至被居民区所环绕,和平相处。其实,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三点:一是居民知情权得到了充分保障,项目上马之前会和居民充分沟通,潜在危险居民很清楚,生产过程中,居民也可以参观,并建立专门数据库,居民可获得自己想要的任何安全信息;二是政府的公信力很强,只要项目通过政府环评,民众一般没有异议;三是企业高度重视安全营运,不仅全员开展各种与安全相关的教育训练,而且设有专职“安全工程师”,还有详细的应急预案。

 

  “人”的因素在国内则是另一番模样。关于PX项目的知情,居民往往是被动知情,矛盾起来之后,政府不是积极沟通,而是习惯性用群体性事件来定性和处理;关于政府公信力,显然还达不到群众100%放心的程度,福建漳州的PX项目,就曾因环境违法,被国家环保部责令停止建设,这无疑让群众对当地政府公信力质疑;关于企业的重视程度,公众实际上是不完全知道的,但从大连PX项目来看,显然是令人担忧的,在出事之前的“7·16”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后,媒体就指出了诸多隐患,但政府和企业却都无动于衷。

 

  尽管PX的毒性不大,但人们天然具有“邻避效应”,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也不愿意把具有危险性的工厂建在自己家的后院。加上的“人”的因素,监管的人、管理的人、生产的人……还没有制度让群众觉得他们都会死守安全底线,真正可靠可信。所以,反对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因此,尽管普及了科学,但如果不解决好“人”的因素,PX产业就难以走出困局。而这,政府相关部门责无旁贷,当事企业更责无旁贷。  【详细】

 

公共生活不能简化为一道科学题

  

  虽然“科学真相只有一个”,但公共生活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专业领域可以论证PX是“低毒化合物”,可以解释转基因食品无毒无害,但说服公众接受之,使大家普遍不排斥,没有精神上的恐慌,这是科学无法完成的。如何使科学结论转化为社会普遍接受、信服、认可的常识,这需要一套民主的手段——民主就是让外行听得懂、听得进科学的一套规则,我们正要在这个层面上理解科学与民主的关系。

 

  当然,假如公众都相信某种食品、某项工程无毒无害,那是不是一定得接受?可不可以在科学普及为常识之后,仍然予以拒绝?一个事物在科学上是合理的,那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一定是必要的吗?社会是否有必要通过转基因食品增加粮食供给,“低毒化合物”的PX项目为一个地方的人民带来什么具体实惠没有,推行的方式是否公开、透明?这些问题原本是要交给民主的方式来讨论的,结果往往被简化成了科学之争,导致一些社会的核心利益被掩盖,是否具备科学合理性仿佛成为决定公共态度的核心标准。即便在今天,很多情况中,科学超越了工具意义,几乎是作为价值观看待,往往公共讨论成为科学之争,科学之争往往道德化,掌握科学精义者仿佛可以决断是非,判定决策,不懂科学的人总是容易处于失语状态,在公共话题上一再边缘化。惟其如此,既要追求科学真理真相,也要坚守公共理性和民主精神,以科学求真假,以民主决是非,而这是一个理性社会应有的体现。

 

  在PX词条的演变中,我们见证捍卫科学真相的努力,当然,在PX项目这类涉及科学问题的公共事件中,我们也一再看到民主生活的历练远比科学论证要复杂和艰难得多。  【详细】

 

PX词条“争夺战”背后的中国少年

 

  人们对PX项目产生焦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认为项目立项、环评、建设等信息不公开,担心企业生产不规范、不安全,不信任政府能够严格监管和执法等。但更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对PX项目缺乏科学的认知,错误认为该项目高毒、致癌,危险性高,对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清华大学学子昼夜捍卫PX“低毒”属性,他们在此过程中展现出的不只是一种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更有一种捍卫科学的责任担当。

 

  对人们的错误认知进行科学纠正,固然是政府、企业、专家的责任,又何尝不是拥有科学素养的年轻人的责任呢?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有责任去捍卫科学的尊严和事实的原貌,有义务以自己的科学精神引领社会的前行,而不应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个人的小圈子里斤斤计较,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庸俗处世哲学,更不应在争执面前随意涂抹,混淆视听,人为地放大恐惧,制造对立。

 

  当然,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里,需要年轻人捍卫的东西又岂止是科学?我们需要捍卫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既要反对执法者徇私枉法,也要反对别有用心者干预司法;我们需要捍卫道德的尊严与良知,既要在“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问题上大胆正确地发声,又要积极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传统美德;我们需要捍卫教育资源的均等化,我们需要捍卫医疗系统的透明化,我们需要捍卫政务信息的公开化……   【详细】

 

PX词条捍卫战中展现青年责任与担当

 

  这次起来捍卫PX百度词条的,是十几个大学生。大家知道,化工领域的科研教育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成千上万。面对PX的常识被篡改,面对公众对PX项目大范围的误解,本应该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如此,其可信度和话语权要比大学生以及身处其中的地方政府显然要强。

 

  当然,说实话也是需要勇气的。毕竟PX在中国已经被“丑化”,抵制PX已经成为一种风潮。在曾经发生过PX事件的若干城市,在口口相传中大家甚至将其视为“民智开启”的“骄傲”。这个时候如果站出来为PX正名,很容易被误解为利益方背书。也许更多的化工专家以及业内人士可能没有注意到百度词条事件。但是,我国从第一次爆发PX事件至今已经多年,公众对PX的了解并没有跟上。这是整个化工人的失位。

 

  科学问题是客观的。面对科学问题,不存在为谁“背书”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不能苛求抵制PX项目的人都成为化工专家。但每当有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事件特别是环保或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事件发生,每个有专业背景的人都应该站出来,告诉大家真相。就像不管何时何地,医生都有救死扶伤的责任,警察都有制止犯罪的责任,记者都有记录的责任。怀揣的专业知识技能,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告知公众自然而然就成为一种责任。如果这个时候不发声、不担当,那么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就是对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亵渎,是对自己专业技能的不尊重。

 

  这是一个时刻变化的大时代,不管愿意不愿意,总有最复杂的事实和事件来影响和冲击我们的生活,不容我们完全理解。这时候,每个人都应该有对自己专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引导他人正确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担当。所以,不管何时何地,以及何种形式,当科学和真理再次被恶意篡改歪曲的时候,希望站出来的能不仅仅是十几个学生,而是千千万万的专业人士。  【详细】

 

结语:100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年轻人应该拿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朝气蓬勃,担当起年轻人所应担当的社会责任,使我们的社会充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阳光,迸发出生机无限的正能量。(策划:张晓航)
//pinglun.youth.cn/gtx/38/
第三十八期
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