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评论 > 今日话题 >>  正文

纪念“九一八” 为和平祈福

发稿时间:2015-09-18 14:0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今天是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国耻日84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入耳惊心的防空警报再次在全国各地响起,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抗战,缅怀先烈。84年前开始的持续十四年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是侵略者强加给我们和世界的苦难,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才换来了宝贵的和平。和平来之不易,如此珍贵,可日本却不知道珍惜,安倍政府竟然要在九一八的当天,强行通过新安保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今天我们拉响的防空警报,不仅是纪念,更针对现实。我们纪念“九一八”,不忘前事,为和平祈福。

  九一八事变让中华民族进入了最黑暗的一段历史,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必然;然而,也正是从这一天起,拉开了中华儿女长达14年浴血斗争的抗战序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从此,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烽火,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伤亡极大,损失极大,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大多数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尊重。九一八事变不仅拉开了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序幕,同时也打响了东方反法西斯战场的第一枪。

  “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由衰而盛的历史转折点。面对强敌入侵,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国社会空前团结起来,汇成了求解放争独立的浩荡洪流。“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进而在中国共产党号召下,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中国经过14年浴血奋战,最终战胜了侵略者,百余年来第一次赢得了反抗外国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全民族抗战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虽然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由衰而盛的命运转折点,但是却摆脱不了国耻日的阴影。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发动战争,十万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撤入关内,东三省仅仅四个月即全境沦陷,东北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国人痛心疾首,直呼九一八为国耻日。不抵抗政策不仅使中国失去了东三省,而且极大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占整个中国的野心。

  九一八事变暴露了蒋介石卖国求荣的本质,同时也再次印证“落后就要挨打”的铁律。抗战胜利70年以来,中国一步步走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今天的中国,不再是九一八事变时的中国,更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现今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强大,正在崛起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半个月前,我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的是展示和平力量,震慑侵略野心,同时也是为了振奋国人精神,凝聚人心,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聚力量。纪念“九一八”,纪念国耻日,国人当更振奋精神,振兴中华。

  然而就在中国人民纪念九一八事变的同时,安倍正试图制造一个将被记入历史的新“九一八”:不顾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将于当地时间今日下午在该国参议院全体大会上就安保法案强行进行表决,并拟于9月底国会闭幕前使之成立生效。这一新安保法案一旦成立,不仅将让日本的“和平宪法”名存实亡,更令人不得不怀疑,日本会不会走上军国主义老路。

  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本是二战后日本在“和平宪法”原则指导下,根据国内外形势做出的重大政策选择,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构成其“专守防卫”基本国策的一个具体要素。日本战后几十年间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在“和平宪法”的框架下才实现。70年来,因历史原因和现实环境变化,围绕改宪问题,日本的国民心态和社会舆论,产生一定程度的松动,实属正常。但安倍政府非在宪政框架内寻求突破,而是挟政府强力和执政党强势,先通过行政释法的手段暗度陈仓,再凭借执政联盟在国会中的压倒多数,付诸强行表决,一举突破了战后日本作为和平主义国家的最大禁忌,也挑战了日本宪政和法治的底线。

  倘若“安保法制”今天在日本参议院表决通过,日本“和平宪法”和宪政体制将面临70年来最大危机,军国主义阴魂将再次笼罩日本。和平被威胁,无声的警报已经响起。值此之际,我们纪念“九一八”,为和平祈福,为人类祈福。

(观点来源: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网、太原日报、环球时报、解放军报、中新网、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 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