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评论 > 今日话题 >>  正文

大学百亿经费为何遭诟病?

发稿时间:2015-08-25 16:4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清华大学)

  几所大学办学经费破“百亿”大关,反映出我国部分大学投入已逐渐接近国际一流大学的投入水平。一般而言,投入水平是一所大学办成一流水平的基本保障,可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所大学投入教学科研的力度。但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比,我国大学的投入在投入结构、使用效率上还有差距,要建世界一流大学,我国高校还应拓宽资源渠道,并完善用好每一分钱的机制设计。

  从高校公布的决算信息分析,财政拨款是其主要来源。从高校支出的“大头”科研经费来说,据教育部此前统计,2013年科研经费最多的高校是清华,为39.31亿元,其中财政拨款占到全部经费的70.6%。财政拨款占比最高的是北大(86.5%),其次是复旦(84.8%),大多数985高校科研经费拨款占比都在60%以上。这和国外一流大学差距明显:国外一流大学包括公立高校,都特别重视在政府拨款外拓宽办学资源,以增加财政独立性。

  各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计划思维,主动面向市场竞争办学,通过办学实力从社会获得更多资源,而非等财政喂养,这样才能离一流大学更近。

  以排名第一的清华大学为例,2014年的年度收入为123.6亿元,但获得的校友捐赠收入只有区区几千万元,占收入的比例的1%还不到,25年总共获得校友捐款才13.89亿元,相当可怜。整个“高校富豪榜”上的高校都是如此,校友捐赠给大学所贡献的收入畸低,这与欧美的大学收入来源极为不同。以哈佛大学为例,仅2014年该校就获得校友捐款达11.6亿美元,占到哈佛办学经费的一半以上,原因何在?

  有人说,中国的大学多为公立大学,而国外诸如哈佛等知名高校大部分是私立的,这样的对比没有可比性。然而教育都是相通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发展个人,尽管公立大学获得财政拨款一般要多,但这并不影响校友捐赠,不是说行政资源配置多了,会回过头来反噬校友捐款。

  那么,为何校友捐赠会这么少呢?直接逻辑肯定不是校友没钱,而是校友不愿意捐,因为从别的排行榜上,我们发现中国大学造富豪的能力并不弱。细想恐怕是校友的母校情结,没有达到让校友愿意主动捐赠的地步。

  中国的一些大学是如何发展校友关系的呢?他们很多的做法,不是继续帮助学生择业、促进其事业的发展,而是等到不少校友功成名就之时找上门来要捐款,校友会硬是变成了捐赠会。学校搞个庆典请校友回母校,还是按照官位、财力大小排座位。在此语境下,我们的大学真该反思,你们真的好意思让校友捐款吗?

  (哈佛大学)

  同时,清华等高校决算破百亿元,与国家实行的“985”、“211”工程密切相关,数据显示,2009至2013年间,“985”、“211”工程高校拿走全国近70%科研经费。富大学超过百亿,穷大学区区几亿,而且这还是部属高校之间的差距,更多非“985”、“211”的普通高校恐怕连清华北大的零头都达不到,甚至形成了残酷的“马太效应”。所以,面对榜单,公众多了一份焦虑和质疑。

  应该说,人们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我国高校的财富主要靠财政拨款,即行政力量左右着高校的贫富。在高校等级制度下,“重点”和“非重点”获得的财政拨款天壤之别。报道称,2009至2013年,“985”与“211”拿走了全国七成科研经费。正因为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才有了取消“985”与“211”的呼声。

  但客观讲,大学和大学是不一样的,不能追求绝对平等。每所高校都有不同的使命、目标、贡献,有的大学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有的大学主要是服务地方,当然不可能获得同样的财政拨款。此外,在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和质量、科研产出等方面不具可比性的情况下,高校的决算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贫富存在差距是合情合理的。

  那么公众在焦虑什么?除了“重点”和“非重点”的等级差别,公众看不到其他原因。况且不说某些豪华大楼鳞次栉比、学术大师凤毛麟角,单单是科研资金的使用就乱象跌出,公开报道称我国科研资金仅40%用于项目,“贪、吞、套、骗、假”屡见不鲜,连科技部长万钢都大呼“愤怒、痛心”。重点大学比非重点强在哪里?“重点大学”要有科学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要有竞争性,而不能“终身制”。

  尽管这个排行榜折射出很多信息,高校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值得深思,但更值得关注的还是部分高校财务账目的真实性,高校收入中有财政拨款,纳税人更关注拨款与支出的合理性;高校收入中也有学费等事业性收入,学生及家长很关注;其中还有捐赠收入,舆论会关注捐助资金的支出等信息。

  在高校收入方面,今年6月教育部曝光的五起教育乱收费案例中,就包括济南大学——2014年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收取不规范。再如,审计署2005年公布的对北大、清华等18所高校的审计报告中,它们存在的问题就包括违规和不规范收费。如今,这些“富豪高校”的每一笔收入是否合理、合法?

  高校财务支出方面,问题明显更多。以高校科研经费为例,不仅教育部过去已经公布了多起违法违规案例,而且中央巡视组、省级巡视组也揭露了很多高校经费问题。不但科研经费支出乱象多,基建经费支出的乱象也不少。虽说很多高校比较富有,但有钱也不能乱花,因为每一分钱都关乎相关人群的利益。

  2013年,北大时任校长称,该校每年要接受大大小小审计多达150次,然而,审计署一位副审计长却表示,当时已经三四年没有对北大进行过审计(《中国青年报 》2013年3月6日)。也就是说,高校内部可能进行经常性审计,但国家审计部门对部属高校的审计不一定那么频密。一方面是没有进行经常性审计;另一方面,审计对部属高校没有做到全覆盖。因此,高校决算不能公布了之,还应接受审计部门审计,只有经过严格审计的高校,其资金使用才真正合乎规范。

  无论是部属高校还是地方高校,无论高校是富有还是“贫穷”,都应该向社会详细公布其财务状况。

 

(观点来源: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北京商报、中国青年网、光明网)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