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评论 > 今日话题 >>  正文

控烟不能只靠“控烟协管员”

发稿时间:2015-06-19 14:2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6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开始施行,自此,控烟话题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北京市卫计委公布数据显示,6月1日0时至6月10日18时,共受理控烟相关电话3563件,其中控烟知识咨询146件,控烟政策咨询2033件,控烟投诉举报1384件,其中投诉量位于前三位的依次为写字楼办公楼、餐厅、商场超市。

  从目前情况看,控烟咨询前5天量比较大,后几天有明显下降趋势。从每天近700件到每天近300件有明显下降趋势,周末下降到每天不到200件,工作日后反弹并平稳维持在每天200余件。北京市共有3家单位因控烟不到位共被罚6000元,另有5人因违法吸烟每人被罚款50元。

  事实上,半个月来的控烟可谓声势空前,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具体来看数据,不得不说放在一个千万人口之多的城市,现有局面尚无法对很多“顽固”烟民构成约束,同时控烟的社会关注度也有“降温”趋势。本以为有了史上最严的控烟令,北京的控烟局面会马上有一个大的改观,可事实却在说明,要想落实“史上最严”控烟令,还真的有些任重道远。

  根据群众反应和调查来看,目前控烟行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内部控烟管理制度不健全;张贴的控烟标识不规范;缺少投诉举报电话;缺少控烟巡查记录;室外吸烟区设置不规范等。

  对于北京市控烟协会向社会招募控烟协管员,可以想见此举意图为加强监管,做法是可以尝试的,但能不能取得实效,也需要具体分析来看。

  目前社会的担忧主要显示出,控烟协管员这种“告密者”的角色存在与执法监督的公开透明原则有相悖之处。而且这些控烟协管员很可能会变成“钓鱼执法”的帮凶,尽管这只是一种猜测,但仍值得有关人员注意。

  其实,控烟不只是控烟协会的事,依靠监督员的监督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应是全社会各个单位与个人的共同责任。因此如果更进一层考虑,例如将招募控烟协管员的补贴变成对举报违规吸烟者的奖励等,控烟的效果是不是会更好?

  或许我们还可以借鉴些国外的做法,比如在法国,贯彻禁烟令的权力落在“香烟警察”、宪兵、交警和纠察队的手里。他们有权向违令者开类似于违规停车的罚单。与此同时,法国政府也希望所有非吸烟者向烟民施加“道德压力”。 

  自2006年起,英国各地陆续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为让更多的烟民放弃这一不良嗜好,英国卫生部门及非政府组织让孩子们监督自己的父母少抽烟甚至是不抽烟。

  借鉴的类似做法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自身的一些问题,对于当前我国实际情况来说,中国民众对于烟草危害的认识仍然欠缺,有些人甚至视而不见,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好的控烟氛围。

  其次,监督执法乏力,人手不足,经费不够,取证不易,罚款困难,这是各地控烟执法遇到的普遍难题。但为什么酒驾执法就能收效显著,而控烟执法却困难重重?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一番。

  再次,“左手控烟、右手卖烟,卖烟给力、控烟不力”,这成为国内外舆论对于中国烟草体制的形象比喻。因此,制度上不去完善和改革,肯定难以实现预期控烟效果。

  种种控烟路程中的“拦路虎”都需要我们各个部门和全社会公民的配合和支持,才可以逐一解决。对于“控烟”来说绝对不是处罚和监管就可以解决的,要想真正达到好的效果,做出努力的绝不仅仅是招募监管人员这么简单。

 

  (来源:北京青年报、中国日报中文网、新京报、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褚津笙
 
版权声明: 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