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引才返乡 三四线城市可以做得更多

发稿时间:2021-10-29 10:43:00 作者:朱昌俊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几年,一二线城市的“抢人大战”风起云涌,但部分三四线城市也不甘“躺平”。日前,山东省泰安市人社局在答复市人大代表《关于吸引名校大学生来泰就业的建议》时称,下一步,泰安市将为本地人才建立“全过程”跟踪机制,每年高考季为考入“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建立档案,进行独立培养。上学期间分专业、兴趣、就业去向等对本地人才进行分类引导,确保精准引才返乡。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些年,各个城市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不约而同地加大了揽才力度。客观而言,三四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薄弱,很多时候都处于人才流出状态。在此背景下,泰安着力于吸引本土人才返乡,是一个不错的人才工作思路。毕竟,本土出去上大学的年轻人,一来对家乡有感情,有建设家乡的内在意愿;二来,他们也更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在发挥才智方面更具优势,更有可能真正留下来。

  从具体揽才措施来看,泰安也和不少城市一样,给予博士、硕士、重点本科毕业生等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突破和创新之处在于,为本地人才建立“全过程”跟踪机制,每年高考季为考入“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建立档案,进行独立培养;上学期间分专业、兴趣、就业去向等对本地人才进行分类引导,确保精准引才返乡。这种全过程跟踪管理,可增进外出求学的大学生与本地的长期联系,也利于真正引入最适合本地需要的人才返乡。

  当然,对于本地外出大学生进行“独立培养”,也需要注意对接的方式和尺度,给外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自由空间。但总的来说,相比其他“大撒网”式引才,这种方式明显更具针对性。

  针对本地外出大学生建立人才储备库之余,更要看到,要真正让大学毕业生和各个领域的人才愿意返乡,不能只打“感情牌”,更重要的还是要提供能够让他们有用武之地的工作机会和岗位,以及具备竞争力的就业、创业环境。而这一点,目前恰恰是三四线城市的“软肋”。所以,各地在引才返乡的过程中,也不妨结合本地的人才资源实际,因地制宜地强化相应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力度,同时推进创业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当本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够多、够丰富,自然不愁人才不愿意返乡。

  此外,要增加本地的人才资源厚度,除了加大引才力度,也还可以通过增加本地的高等教育投入,提升自身的人才培养能力。事实上,近些年就有不少三四线城市开始注意弥补高等教育的短板,纷纷引进高校或科研机构落户,这实际上就为本地人才资源供应开辟了新的途径。

  人才引进其实没有捷径可循。关键要在于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短板在哪,不利于人才流入、返乡的困境在哪,然后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相对来说,本身处于人才“洼地”的三四线城市,在这方面确实还有更多工作要做。泰安的引才返乡计划,为一些城市提供了一种思路。但每个城市具体该如何做,还需要因地制宜,久久为功。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