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女主播做支教:别用“有色眼镜”看待她的两种人生

发稿时间:2020-03-18 19:12:01 作者:王钟的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日,某平台拥有数十万粉丝的主播被发现曾多次前往乡村和山区支教。这些行为被披露后,引发了一些网友对她“两面人”的质疑。直播间里性感、美艳的主播形象,与贫困山区学校里朴素、清纯的支教老师,似乎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设”。面对激烈的舆论,该主播清空所有微博信息,并在直播平台暂停直播,表达了不想被打扰的愿望。

  流量是网络主播的本钱,关注度是他们立足于市场的根本,主播业余从事支教活动,难免面临“作秀”的质疑。然而,从这位卷入舆论漩涡的主播日常表现看,恐怕不能轻率认定她是在“作秀”。据报道,在2017年到2019年间,该女主播多次在个人微博上发布支教、做义工的信息,但并没有在直播活动中提及这些事迹,支教并非短时间的心血来潮,也没有明显将其用于直播人设的打造,何来“作秀”一说?

  “人真的是很多面的,不要随便对一个人下判断。”该主播在微博发出这一感慨,从一个侧面回应了部分质疑。对于在互联网平台从事直播活动的主播而言,直播完全是一份正常的工作。在业余时间从事公益慈善活动,与其本职工作的性质并不必然冲突。相关报道也指出,主播的这些公益行为并不是直播平台组织的,完全是其个人行为,不宜戴着“有色眼镜”贬低其从事支教活动的努力。

  有人认为,主播在从事直播活动时着装较为暴露,时常浓妆艳抹,与人们印象中的教师形象不尽相符。应当作出区别的是,短期支教老师并非全职教师,其从事短期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外部的视角、帮助他们开拓眼界,同时为贫困山区输送外部的教学资源,所以不应当对其提出与全职教师完全一致的道德、形象要求。只要在从事支教时保持恰当的形象,为学生作出正面示范,就应当予以宽容和接纳。

  在主流话语体系里,包括网络主播在内的这类新兴行业的从业者,早就获得了一个新名字——“新兴青年”。类似李子柒这类出身贫寒、来自偏远山区的主播,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甚至成为文化对外传播的生力军。短期的支教或许不能为学生传输太多的知识,但通过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支教老师分享人生经历,本身就可以使学生视野日渐开阔。

  人们对公益慈善有着太多期许,以至于很多公益活动不得不背负沉重的道德枷锁。在公共认识中,“慈善不问动机”依旧是一堂需要补上的课程。只要真正帮助了他人的善行,都值得肯定与尊敬。以行善者的某些“瑕疵”来质疑慈善行为,只会让行善者陷入不必要的舆论旋涡,带偏社会关注的聚焦点,从而让真正有益于公众的慈善事业受损。

  网络主播从事支教活动,并非不能质疑,但她的身份、职业本身并不构成质疑的充分理由。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主播是否具备担任支教教师的能力素养,支教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教师有什么具体反馈。针对这些合理怀疑,主播个人可以出面说明,接受支教活动的学校也可以进一步澄清。不管如何,揪着对方职业是网络主播这一点不放,不仅暴露出思想上的狭隘,也是对公益慈善活动缺乏深刻理解的表现。

  “直播是给大家的表演,而生活是自己的。”在这个“人设”遍地崩塌,很多人在社交网络上刻意伪造形象的时代,主播的两面人生确实容易引发各种猜想。然而,一切猜想与质疑都应当基于现实基础。而对于公益慈善事业来说,摘掉我们面前的这副“有色眼镜”,或许能助力爱心之路走得更远,让社会向善的动力更加凝聚。

责任编辑:工蚁